第三章 颠沛流离选帝都
第三节 奔杭州
公元1129年二月初五日晚,赵构从镇江起驾往杭州,经过四天四夜火急火燎的急行军,到达平江府(江苏苏州)。在平江,赵构歇了一口气,布置了一下沿途防御体系。让尚书右丞朱胜非节制平江府、秀州(浙江嘉兴)两地军马,张浚为副手协助。
为了加强防御,赵构还留下御营都统制王渊率军守平江府,同时让朱胜非兼任御营副使,这样一来王渊也必须接受朱胜非节制,避免指挥上的不统一。
平江、秀州是扬州通往杭州的咽喉,必须用自己信得过的人镇守才放心啊!几天前,天长军的朱琳一投降,金军一眨眼就杀到了扬州,教训太深刻了!
赵构接着赶路,出发前,朱胜非献了一策:录用张邦昌的亲属为官,恢复张邦昌部分名誉。并派閤门祗候刘俊民携带张邦昌以前遗留下来和金人的“和谈书稿”出使金军,为什么唱这一出戏?这是向金人示好的举动,张邦昌曾被金国立为皇帝,现在你南宋朝廷将张邦昌杀了,怎么个意思?就没有所表示?所以有此一举。
过了两天,赵构等人到达崇德(浙江桐乡),鉴于在扬州吃了大亏,对于前面的布置,赵构还是觉得安全指数不高,当时吕颐浩跟随在身边,赵构又派吕颐浩率两千人回镇江京口驻守,京口在长江南岸,扬州触手可及,驻扎京口风险系数极高,有风险无待遇,谁愿卖命?为了安慰吕颐浩,赵构让他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
为了再加一道防火墙,赵构派遣吕颐浩的同时,命御营统制张俊(注意,此'张俊'非彼'张浚')率军八千退到平江府下辖县吴江驻守。
二月十三日,赵构好不容易抵达杭州,将杭州府衙作为行宫。安顿下来后,赵构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顺,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向臣民下了罪己诏!罪己诏就是皇帝检讨书,皇帝做检讨,虽然比较难得,却纯属糊弄人的伎俩,可毕竟是脸面掉色的事儿,一般不到万不得已,打死也不会干的。此前赵佶也做过,结果却是亡国!
二是向臣民征求直言。
三是赦免除了死罪以外的罪行,曾经遭贬发配流放的官员士大夫,全部赦免召回。可是又听从黄潜善的撺掇,唯独不赦免李纲,为什么呢?李纲主张抗金,给李纲定罪,还是为了讨好金人!
为了讨好金人,赵构想尽了办法,最直接有效的,当然还是求和。为此,赵构陆续派遣使者到粘没喝的大元帅府,让使者带信给粘没喝,请他手下留情,保存赵氏江山!
起初,赵构的抬头称呼,是“大宋皇帝构致书大金元帅帐前”,粘没喝一看赵构自称为皇帝,十分不爽,严厉指责,来来往往几次,赵构势不如人,只得低三下四、忍气吞声,贬去大号,自称“宋康王赵构谨致书元帅阁下”,粘没喝这才满意,提笔回书。
赵构拿到回书一看,又气得几乎要呕血,因为粘没喝什么都没答应,就是要求他投降,赵构见议和无望,只得强打精神迎敌。
二月十九日,金军前锋马五,将扬州焚毁退出。吕颐浩在对岸京口,听闻金军撤走,忙派部将李彦率军渡过长江,袭击驻扎在扬州的部分金军,将扬州收复了。
二十日,黄潜善、汪伯彦被罢免宰相职务!两人遭罢免,起因是御史中丞张澂上疏,弹劾两人有大罪二十条,致使皇帝蒙尘,天下怨恨,请赵构严厉惩处!
赵构原来相信两人鬼话,没有提前渡江,结果虽没被金军擒获,却让重要部位疲软不堪,心中难免气闷;而两人从扬州逃出后,又不和中央保持一致,却单独先跑到了杭州避难,心中哪有君父?加上两人才能确实堪忧,种种因素一叠加,赵构也有罢除他们的想法,但又不想太伤和气,因此将张澂的奏章转给黄潜善、汪伯彦,让他们两人自己看着办,实际暗示他们自动退职,保全脸面。
没想到两人的脸面比牛皮还厚实,舍不得宰相宝座,上疏说,现在正是艰难险阻之时,不敢请求退职。
殿中侍御史王庭秀、郑珏也上疏,说黄潜善、汪伯彦窃居权柄,残害忠良,祸国殃民,罪不可赦。
赵构见黄、汪两人不自觉,只好亲自动手,下诏贬两人为观文殿大学士,黄潜善知江宁府,汪伯彦知洪州。
这个结果,很多大臣頗不满意。
谏官袁植上疏说,黄潜善为相两年,排斥前宰相李纲,阻扰帅才宗泽,贬黜御史马伸,驱逐内侍邵成章,杀害太学生陈东及爱国人士欧阳澈,以致酿成现在的弥天大祸,黄潜善罪不可恕,请求将黄潜善斩首示众,赵构念及旧情,没有同意。
佐料:黄潜善和汪伯彦都是《宋史》所列奸臣。黄潜善,福建邵武人,公元1100年进士,公元1130年病死,五十三岁;汪伯彦安徽祁门人,公元1103年进士,公元1141年病死,七十三岁。
汪伯彦中进士时已经三十五岁,起步比较晚,他还有一个身份,是秦桧的老师。老师是奸臣,学生是大奸臣,青出于蓝胜于蓝,得了真传!
《宋人轶事汇编》卷二十九载,汪伯彦中进士后补大名府幕僚,被委任修缮大名城北京宫殿,前后五年才完工。汪伯彦每过一年,自己上奏一次功劳。他报一次功,便被朝廷升一次官,五年间,从宣教郎转迁为中奉大夫。可见汪伯彦的奸诈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