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唢呐

作者: 小婷半清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10:08 被阅读17次

文/小婷半清

父亲的唢呐

1.

我的父亲是吹唢呐的,说得好听点是“民间艺人”,说不好听点就是一个“吹响器的”。乡下的红白喜事,离不开唢呐,特别是那首《百鸟朝凤》,能让人听得心情澎湃、神清气爽。

小时候,我对父亲非常崇拜,听着那些铿锵有力的唢呐声,觉得父亲是最厉害的人。农闲时候,父亲也会在家吹上几首,我总是围绕在他身边,给父亲鼓掌欢呼。

我渐渐长大,学费和家里开销日渐增多,父亲只能接越来越多的“演出”,这些演出大部分都是办丧事用的,往往天亮就要出门,半夜还回不到家。冬天的夜,特别冷,父亲瞪着自行车在寒风中奔走,要是碰上雨雪天气,回家的路就更艰难。

父亲从没觉得苦,他用演出赚来的钱给我买烧饼,买玩具,看着我笑,他就一脸满足。

有一次,我半夜起来去厕所,发现母亲在厨房做饭,我很奇怪,大半夜的怎么还做饭啊。我跑过去看,母亲说父亲一有时间就去吹唢呐了,地里的农活都顾不上,这不,半夜去浇地了。

那时是初春,夜里还是很冷的,我听了一阵心酸,要去地里帮忙。我裹上军大衣拿着手电筒,去地里寻父亲。远远地看见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弯腰整理水管,一双大脚泡在冰冷的泥水里。

“爸,我来帮你。”

“你咋来了,赶紧回家睡觉去,你还要上学呢。”

“没事,爸,我都10岁了,都长成男子汉了,我来帮你。”父亲拗不过我,让我留下,却不让我踏进泥水里,说小孩子皮肤嫩,冻伤了腿可就坏了,只让我看着水井边的阀门。

茫茫的夜色中,父亲拖着水管在田地间不停奔走,他时不时地跑到我身边,问我冷不冷,可我却看到了父亲额头冒出的汗珠,寒冷夜里的汗珠。

天快亮的时候,父亲拉着我回家,他就在床上眯了一会,就骑上自行车,背着唢呐,去赶演出。吹唢呐很费力气的,父亲吹一天,也就挣十块钱,可父亲从不觉得辛苦,还总自豪地说自己是“艺术家”。

暑假寒假的时候,父亲就带上我,响器班的菜是最丰盛的,吃饭的时候父亲恨不得把好吃的都夹到我碗里,生怕我吃不饱。

经常跟着父亲去响器班,我学会了敲梆子,缺人的时候,我就帮忙,虽然人小,但也像模像样的,我享受其中,很是自豪。

2.

转眼,我读初中,要住校,学费也多了起来,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于是,他越来越忙,有时候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演出,我见他一面非常不易。

一次课间,我站在走廊里,看见父亲站在教学楼前向我招手,我开心极了,飞快地跑过去,父亲问了我的功课,又从包里拿出我爱吃的烧饼夹牛肉,临走时,还塞给我十块钱。

可等我回到教室,几个同学就叽叽喳喳地围着我。

“他是你爸啊,我好像在哪见过,啊,就是那个办丧事吹大笛的吧。”

“就是就是,原来你家是赚死人钱的,真晦气。”

“这在以前,可是下九流的生计啊。”

……

我听得面红耳赤,拍着桌子狠狠瞪着他们,他们才消停了。那节课,我根本没有听进去,满脑子都在想父亲的事,我引以为豪的父亲,在别人眼中,原来如此受歧视。

此后我在班级里,总能听到别人背着我窃窃私语的,长久以往,我变得沉闷消极,放假的时候,也不愿跟着父亲去演出了。

初三上学期,我的成绩开始下滑,班主任还特意把父亲喊来。从办公室出来,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一路上都没有和我说一句话,我知道,这次他肯定失望了。

回到家,父亲把我喊进屋,问我怎么回事,为什么好好的成绩会下滑。

我支支吾吾的没法说,最后下了决心:“爸,要不我不读书了,跟着你吹唢呐,也挺好的。”

父亲掐灭了手里的烟,看着我:“娃啊,从你出生,我就发过誓,一定不让你跟着我学这些,你想一辈子呆在农村?想面朝黄土背朝天?想在别人丧事上吹吹打打的挣点饭钱?”

“读书,才是你的正事,是我们的希望。”父亲说完,深深地叹了口气。

我从未见父亲如此严厉,看来他是真的生气了。那天下午,我就返回学校,抛开一切杂念,补习功课,因为我不想再让父亲失望。

3.

中考的时候,我发挥失常,离重点高中分数线差了10分,父亲多方打听,最后得知需要拿3000块钱的择校费,才能入学。

我知道后说不去了,读普通高中一样,父亲却坚持让我去读重点,邻居们都劝他说3000块钱能买一辆拖拉机呢,可父亲不为所动,说拖拉机可以再买,读书可不能重新来过。

我不知道父亲是跑了多少家亲戚,才借够这么多钱。只记得那个暑假,我跟着父亲一起去演出,不再惧怕别人的目光,父亲的唢呐声围绕在我身边,哪怕我听了千万遍,依然觉得澎湃动听,悠扬深远。

暑假过完,父亲突然说要去海南打工,说他一个朋友在工地干活,赚钱很多。父亲的鬓角已有了白发,身材也不如以前挺拔,可还要为了供我读书,外出奔波。

临行前,父亲站在院内吹了一首《百鸟朝凤》,熟悉的旋律弥漫在院子里,我听出了父亲的恋恋不舍。末了,父亲把唢呐重重地交到我的手上:“你可看好了我的宝贝,周末回家记得擦擦尘土,要好好学习。”

父亲就此踏上了南下的道路,没有唢呐的陪伴,不知父亲是否孤单。他这一走就是一年,中间给他打电话让他回来看看,他总说车票贵,到春节了再回来。

放假的时候,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父亲的唢呐,擦去上面的灰尘,擦得铮亮。拿着它,总能想起父亲吹唢呐时候的神情,那种自信,那种悠然。可如今,为了养家,那双手搬起了砖,扛起了沙,早已磨了厚厚的一层茧子。

高中三年,父亲回家的次数很少,我看着他一次比一次憔悴,一次比一次苍老,而我,除了发奋读书,别无它法。

高考结束,我成功考上了省里的一所重点大学。父亲得知后,特地从外地回来,喜悦之情难以掩饰,席间,他喝了不少酒,眉飞色舞地拿起唢呐要给我吹一曲,几年不吹奏,父亲明显生疏了,可我们一家人都沉浸在这快乐的乐曲里。末了,我看见父亲悄悄的用手背抹了一下眼睛,那一定是开心的泪水。

4.

大学四年,我一直在勤工俭学,想给父亲减少负担,父亲得知后很是生气,责怪我不把心思用在学业上,赚钱的事不让我管。

常年在工地做劳力,父亲的身体状态日渐下滑,我大四那年,他在工地扛瓷砖不小心扭到了腰,在医院住了好长时间才能下床,医生叮嘱他不要再去干重活了,可他还是偷偷跑到附近的小工地打工,母亲和我怎么劝都没用。

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进了省里的建筑设计院里,做一名工程师。我深知父亲的不易,所以在工作上很努力,希望自己能早日稳住脚步,替父亲扛起家里的大梁。

两年后,我认识了小菲,她是一个善良温柔的女孩子,我们恋爱了,我想给她一个家,可我也知道,小菲心里总期待能在城里买套房子。

我工作时间短,手里哪会有那么多钱,只能委婉地告诉父亲。谁知父亲第二天就坐车来省城,从背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郑重地交给我,说里面存了二十万,都是这些年在工地攒下的,让我去付首付。

这张卡很轻很轻,但我觉得重若千斤,这里面每一分钱都是父亲的血汗钱。

我和小菲特意回到老家办理婚礼,那天,父亲穿上了一套崭新的中山装,特意染了头发,看着特别精神。待到拜过天地,父亲从正堂拿出了那支唢呐,告诉乡亲们,他今天要吹一曲,庆贺自己的儿子新婚大喜。

院子里熙熙攘攘都是人,父亲鼓起腮帮,手指灵活地弹奏,熟悉的旋律就又在院子里蔓延。父亲真的老了,腰不直了,背不挺了,早已没有年轻时的风采,甚至连气息都不稳了,我看着父亲憋红的脸,往事一幕幕在脑中回放,眼泪早已模糊了双眼。

婚礼过后,我接父母来到城里生活,起初父亲不同意,但拗不过我。小区附近有个中心花园,有一些退休老人,常常在花园里吹拉弹唱,我鼓励父亲也去亮亮手艺,果然,父亲一首唢呐曲,就征服了很多听众。

现在,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园度过,和一群文艺爱好者说说笑笑,或者合奏曲子,每天都很开心。

父亲终于可以卸下重担,轻轻松松地吹着唢呐,那是我听过最悦耳的曲调。

相关文章

  • 父亲的唢呐

    父亲年轻的时候,跟乡里的一位师傅学吹唢呐。那个年代,谁家有白事喜事,都少不了吹吹打打,每次给的酬劳不少。父亲学成后...

  • 父亲的唢呐

    文/小婷半清 1. 我的父亲是吹唢呐的,说得好听点是“民间艺人”,说不好听点就是一个“吹响器的”。乡下的红白喜事,...

  • 父亲与唢呐

    今天想说说我的父亲,和伴了他三十年的唢呐。 我父亲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二,一九六六年的,不到二十岁就跟唢呐打交道,唢...

  • 父亲

    父亲是个手艺人,家传的唢呐匠。 早些年,娶妻生子、搬家、老人去世之类的红白喜事都是要请唢呐匠人的,父亲也就整天的忙...

  • 百鸟朝凤

    游天鸣的父亲一辈子都想学唢呐,但是奈何自己没有着天分。虽然游父没有能学习吹唢呐这门手艺,但是他对于唢呐这门手艺却是...

  • 读《百鸟朝凤》有感

    主人公游天鸣起初学吹唢呐是被父亲游本盛逼迫的,他对唢呐匠梦想的坚持,与其说是他自己的,不如说是父亲的。天...

  • 唢呐声起,百鸟朝凤

    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一部唢呐的传记。 一个父亲带着孩子走在山间地头,去往唢呐大师焦三爷在的水庄的路上,学吹唢呐...

  • 说点和《百鸟朝凤》不一样的

    《百鸟朝凤》讲的是游天明在父亲要求下跟着老一辈唢呐匠焦三爷学习吹唢呐,学成接班后,却面临唢呐正逐渐被淘汰的现实的故...

  • 观《白鸟朝凤》电影有感

    这部电影通过讲述游天鸣随父亲的意愿从小跟着焦师傅学习唢呐的故事,给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关于唢呐匠的骄傲和坚持,这是一...

  • 百鸟朝凤:人为什么要善良?这个故事说出了答案

    文/曼熳 01 1982年,当地唢呐正流行。红白事,都离不了唢呐队的出场。 为了给孩子找一条出路,老实巴交的父亲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唢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ua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