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课程
课时:3
课程目标:通过清明节的课程学习,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启发学生探索历史的科学精神萌芽;通过清明节课程诗词的学习,让学习古代文化的精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探究清明节祭祖,祖先的历史。
课程构成:清明节由来;清明节诗词;清明节活动记录。
清明节由来
(一)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2014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5日至4月7日。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日子,扫墓祭祖习俗至今在岭南一带仍盛行。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礼俗主题。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清明节与中国的传统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
(二)历史故事
篇一:
清明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中国人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一些地方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插柳等传统活动。不过,最初的清明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节气,真正把它变成节日还起源于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专宠一个叫骊姬的妃子。骊姬虽然有着天使般的面孔,但内心非常歹毒。她为了自己所生的儿子奚齐能够成为晋国的下一任国君,就想尽办法调拨晋献公和他另外几个儿子的关系。最后,太子申生自缢身亡,公子重耳、夷吾被迫出逃。
重耳的逃亡生涯可谓是历经劫波。先是父亲晋献公派人要杀死他。后来他的弟弟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继位成为晋惠公,但夷吾担心重耳才能出众,怕影响到他的地位,于是也派出刺客要取他性命。重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不过,虽然重耳混的很惨,但还是有一批晋国的大臣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他一起到处逃亡,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年,重耳等人逃亡到了卫国。他身边一个随从因忍受不了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于是将重耳的钱粮全部卷走跑路了。本来,重耳一行人的日子就已经过的非常清苦,如今钱粮全部被偷,顿时就陷入了绝境。重耳身边的大臣跑去向当地农夫求助,可农夫看到这群衣不蔽体的人,以为他们是乞丐,不但不给予帮助,还将他们嘲笑了一番。眼看重耳饿的都快要晕过去了,大臣们只好各自上山采集野菜为大家充饥。介子推进山采集了野菜后,不忍看到重耳日渐憔悴,于是他用刀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扔进野菜汤里,一起煮熟给重耳吃。
后来,重耳才得知了自己当天吃到的肉竟然是介子推身上割下的,内心非常感动。他当即表示,有朝一日,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公元前636年,重耳结束了十九年逃亡生涯,成为了晋国的国君,是为晋文公。那些陪晋文公一起逃亡的大臣争相开始邀功请赏。见此情景,介子推感到非常愤慨。他说,晋文公成为国君,实为天意,大臣忠君是理所当然,怎么能以此要求赏赐呢?看着当年那些一起度过艰难岁月的同伴如今各个争功请赏,丑态百出,介子推觉得很气愤。于是他带着老母亲走进深山,成为了一名隐士。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晋文公才得知介子推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只身带着母亲隐居深山。想到当年他“割股奉君”之事,晋文公深感惭愧。于是他带着人马进山,想要亲自将介子推请出山。可是,山林那么大,想找到一个隐士那简直如同大海捞针。晋文公身边一个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只要在山的三面放火,留出一面,那么介子推必然会在火势的逼迫下从山中走出。晋文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三面烧山。可没想到火势很快就迅速蔓延开来,将整片山林都给烧光了。
大火过后,人们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体。在尸体旁边的树洞中,找到了一首介子推写的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民间的扫墓祭祖活动也都定在了这一日。
寒食节在时间上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到了秦汉时期,扫墓祭祖的风气日渐兴盛,人们常常将扫墓时间从寒食节延至清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两个节日融合为一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清明节了。
篇二: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清明节与中国的传统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篇三:
秦朝末年,刘邦终于打败霸王赢得天下。
刘邦衣锦还乡时,想去双亲的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他无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坟墓。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纸,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父母在天有灵,我将把这些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父母坟墓。”
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清明诗词
请阅读关于清明的诗词,选出喜欢的分享给大家,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菊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日(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清明祭诗十四首
其一
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 东风解语拾我意, 送送萦肠入君家。
其二 一沾春雨一断肠,飘零无计觅君乡。 方羡飞花随风去, 天涯尽处惹兰芳。
其三
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 却把长条攀折遍, 才道相思始成灰。
其四
轻红沾雨不胜衣,才回倦眼又迷离。 情到伤心频无赖, 始信清明断肠期。
其五
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 回眸映雪成千古, 染尽湘竹无计追。
其六
风吹残杏舞絮轻,唤起愁肠千百萦。 疑天亦解伤情恨, 哭君泪雨遍清明。
其七
昨夜听春愁不堪,初晴天气泣容颜。 赏芳时节清明日, 百般明丽也怅然。
其八
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 谁想栏杆拍倚遍, 欢声犹不近楼头。
其九
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 折尽长条倚春雨, 为君垂泪小窗边。
其十 撩乱春风惹杏花, 断送清芬到天涯。 历历如君离别日, 哀魂和雨泣流沙。 其十一
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 歌君一曲还偷泪, 怎是伤心无处依。
其十二
粉杏轻柔岸柳新,清明春雨两相侵。半洗天光晴如碧,半和残泪一沾襟。
其十三
或有追思到天涯,天应怜我泪黄沙。 半园新杏连绵雨, 送尽清明百姓家。
其十四 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 合化子规啼血尽, 不悼家川悼君茔。
清明综合实践活动
1、清明假期,跟随家人祭祖。
2、询问家中长辈,了解你们清明所祭奠的都是谁?有什么生平事迹?
3、选出其中一位逝去者,用文字记录他们的经典事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