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图解

作者: 道心永恒 | 来源:发表于2018-09-16 23:48 被阅读29次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的说法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南怀瑾老师曾说过,“我有一个比方,孔家店是粮食店,人人非吃不可。道家是个什么店呢?药店。药店一定要有嘛,生病去买药吃,不生病不需要买。佛家开的什么店?百货店。什么都有,你高兴可以去逛一逛”。在参悟人生上,南老师提出“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儒释道的“释”,指的是释迦牟尼创立的佛学,道指的是以黄老庄等阐述的道家学说,儒指的是以孔孟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其中,道家主要讲道与德,主要经典为《道德经》;儒家孔子主要倡导仁与礼,孟子强调义。还有争论比较大的《河图》、《易经》,有些说属于道家学说范畴,有些说上古儒道不分,要知道孔子可是易学大家,亲自为《易经》做了系辞传。

孔子与老子是同时代的人,而且孔子确实向老聃问过道,觉得老子像龙一样高深莫测,原话是这样说的,“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从文化角度讲,儒释道学说的文化标签可以概括为“佛道德、仁义礼”。

对于“佛道德仁义礼”这些文化标签,历来争论很多,甚至有人把近代中华民族的落后归咎于传统文化,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表面上都是仁义道德,暗地里却是男盗女娼”。

在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讲到:有一个老秀才亲自对我说,孔子说的话只有两句他能做到,那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其余的他都做不到,而且从来也没有准备去做。既然这样,他们还要去办教育,还要去学习那些所谓“圣贤之道”干什么呢? 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升官发财,用这些“圣贤之道”去压迫被剥削者,用满口仁义道德去欺骗人民。这就是旧社会的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对于他们所“崇拜”的圣贤的态度。

看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曾经没落,甚至一度被打倒,也确实是有原因的,被一些人理解偏了,也玩坏了。但在近代知识分子中,也有一些明白人,梁漱溟先生就是一个。

梁先生曾非常自信地说:“现在的西洋人,我敢断定,将要失败。我更说一句话,现在的西洋人要失败在中国人面前”,“因为西洋人对什么都了解都有办法:天上的电,地下的矿,山上的草木无不了解;上穷天际,下极地层,都有办法。西洋人对一切都考查研究过,一切都明白都有办法。可是他就差了一点,少回来了解他自己,体认他自己,所以对自己没有办法。西洋人诚然发达了许多学术,不过对自己尚没有顶亲切而有用的学问。他对物的问题算有解决,而对自己则无办法。这就是我说西洋人非失败不可的原因”,“中国人占一个便宜,即他一向受孔子的启发与领导,曾在了解自己的学问上用过心”,“孔子学说的价值,最后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为人类所公认,重光于世界!”

最终又回归到中国的一句老话:英雄可以征服世界,却征服不了自己;圣人可以征服自己,却不想征服世界。笔者亦坚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回归!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会涌现,目前来看离开传统文化也不能解决。

对于佛、道、德、河图、太极与易,笔者画了一张图。

以上面这张图为核心,笔者提出下面几个观点:

1、“大道”无极,是宇宙的本源,属于先天世界,也是西方所说的佛世界。

2、太极不是无极,他是万物形成的原始点,是元极。太极出、阴阳化,相互冲荡,按照“河图”规律运化出后天世界,形成宇宙。

3、后天世界(佛称娑婆世界,有情世界),其运行遵从的道(区别于大道),为后天道,名之为易。日月运行之谓易。

4、道德一体,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性。德者得也,自己舍,他人得,即为德。无心为德为上德,有心为德为下德,下德无德。

5、道德不行,循而强为,是谓仁。仁心,就是希望后天世界有序运行,达到一种平衡,谓之合和世界。

6、礼为人之所履。要使后天世界有序运行,社会中的人需要约束和克制自己,并遵从一定的行为规范,此即为礼。

7、义为礼之决,决为决心。社会规范需要人去自觉遵守,社会责任需要人去担当,社会运行的过失需要人去匡正。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义者,宜也,人应该担当和主动做自己应该做、适宜做的事,这就是义的精神。

8、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恍然如一物,物质世界进入大道,要时光倒流、追本溯源到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混沌先天世界;而精神世界进入大道,要返璞归真,少私寡欲,关闭心机,如婴儿般归根复命到太虚的无极大道境界。

国内有很多学者认为,《道德经》来源自易经,甚至研究易学的杨吉德老师,根据《道德经》第70章的“言有宗,事有君”,经过多年研究认为,老子每章之宗即是指《周易》对应卦的主题思想,由卦的主题思想再引申出个人的见解。

根据上古“伏羲画卦”的传说,易经应该出现比较早,而且确实与“河图”有一定联系,说伏羲受“河图”启发而画八卦,是有道理的。而且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的局限性,推演出六十四卦,也是合理的。

从文献早晚来讲,老子写出《道德经》一定受《易经》阴阳变化理论的影响,但如果讲老子只是对易经六十四卦的阐释,笔者认为就小看老子了。

老子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大道”和“上德”概念,这个“大道”,有专家认为就是“无极”(不同于太极),属于先天世界概念,也是宇宙本体。这一概念所描述的境界与释迦牟尼佛所阐述的佛世界大致相同。

对于“大道”的阐述,《道德经》中是这样定义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计然在《文子·道原》篇首的定义与《道德经》稍有不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文子,姓辛氏,号计然,道家始祖老子的弟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道家祖师,与孔子同时,作《文子》一书。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传说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道德经》和《文子》中对道的定义,综合起来讲,其特点是:

一是先天地生,属于先天世界。

二是形态为无形、寂寥、窈冥、淡漠,深远幽静和高深莫测。

三是其功用蕴含着巨大能量,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为天地母,可以生发万物。

对于如何修道,老子在孔子问道时,已经进行了很好回答。

计然在《文子》篇中,还记述了孔子向老子问道的内容。老子这么回答,“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正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容,道将为汝居。瞳兮,若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实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无心可谋——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上面一段话笔者解释如下:端正你的外形,专一你的视线,就会自然和气,收敛你的智慧,端正你的态度,神魂就会入驻。这时德将滋润你的外容,道将成为你的安住之所。拥有道德以后,你的眼神就像出身牛犊一样因淳朴而清澈明亮。由于心神归根于大道之中,因此你的身体就像枯木一样没有知觉,心机就像死灰一样寂灭不动。朴真能够充实人的智慧,因为不虚伪所以能加持智慧。这样遨游于太虚之中,就没有心机可谋划了。所以说,想要智慧圆明而通达无碍,能不能不动用心机权谋啊?

《史记·老子列传》中,还记叙了孔子问道内容,老子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对于修养大德境界,笔者认为,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宣扬的佛世界,就是无极的大道境界。因此说,佛经与道德经所揭示的大道境界才是最高智慧。

在笔者画的“无极、太极和易”图中,对传说中的“河图”评价非常高,这是因为笔者通过分析发现,“河图”包含了太极阴阳原理,包含了“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原子结构和天体运行轨道,包含了儒家的中庸(中和)之道,包含了万物周而复始的易理。如果明白了“河图”中所蕴含的道理,就觉得老祖宗真的很伟大,几个黑白点就道尽了宇宙运行规律。因此说,“大道”分而为阴阳后,后天世界是按照“河图”规律运化出来的,由此而形成了宇宙。

什么是宇宙?《三苍》中讲“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四方上下为空间,古往今来为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即时空的世界。


《三苍》指的是秦李斯《苍颉》七章、赵高《爰历》六章、胡毋敬《博学》七章。是秦统一文字之后,介绍小篆楷范的字书。汉代合此三书为一,断六十字为一章,统称为《苍颉篇》,共五十五章3300字。其中以《苍颉篇》为上卷(包括《爰历》、《博学》),以西汉杨雄《训纂》为中卷,以东汉贾鲂《滂喜》为下卷,也合称为《三苍》,又作《三仓》,为四言韵文,便于学童诵读记忆。


参考一些资料,对于科学界阐述的宇宙大爆炸过程,感觉与中国道家的无极和太极理论非常相似,难道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在冥冥中有某种关联性,难道世界将统一于佛学的心物一元之中?

《探秘宇宙大爆炸》文中讲,“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探秘宇宙大爆炸!》文中讲,“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的膨胀进程处于两种相克的力量平衡之中,如同阴阳相克。其中的一种力量是引力,它们的作用使膨胀减速,而另一种强大的反制力量则是暗能量,它使宇宙加速膨胀。暗能量是宇宙加速膨胀的推手。

随着科学的发展,颠覆人类传统认识的理论也不断出现。有科学家认为,意识也是物质的。笔者突然想,当人修炼进入到无极的大道境界时,是不是与宇宙爆炸之初的形态相同?是不是宇宙能量可以以量子态自由流动?是不是释迦牟尼和先圣老子所说的智慧就可以得到增进与加持?

写完本篇,笔者突然有一种感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恍然如一物,物质世界进入大道,要时光倒流、追本溯源到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混沌先天世界;而精神世界进入大道,要返璞归真,少私寡欲,关闭心机,如婴儿般归根复命到太虚的无极大道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张长史: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纠缠都在指向中国传统道文化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图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af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