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世界道德经释义诸子百家
《道德悟》连载——第四十八章

《道德悟》连载——第四十八章

作者: 翔宇1995 | 来源:发表于2016-10-28 01:28 被阅读539次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做学问是一个每天都在增加的过程;感悟道却是一个每天都在减少的过程。减了又减,最后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而无所不为。取得天下往往靠的就是平安无事,等到有事的时候,就不足以能够取得天下了。

如果说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做加法的过程,那么修道讲求的则是减法。获取知识,日积月累,头脑中的积淀也会随之日益增加。是故为不断做加法。而修道,祛除的是本心中的名、欲、利的枷锁。祛除的是一起与道相违背的思想与行为。最后达到至善的境界。是故不断做减法。实则,“为学日益”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表象;“为道日损”则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本真。从这个角度看,“益”是为了“损”。“修道”乃为“学”更高境界的表现。

既然为道日损,那么日损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呢?无为也。关于无为的概念在前面也有所涉及。无为意指不胡作非为而非无所作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与其他生灵一样,人亦受着大自然道法的约束和管理。在规律面前,“顺应”二字是我们时刻应谨记于心的。违背规律的 做法,即称之为妄为。而“日损”到极致,则是一个人的所做所为,无一不合乎道法,无一不契合天命。那么就称之为“无为”的境地了。做到无为,也意味着对道法的参透,对规律的深刻把握。人道一体,天人合一,自然会拥有强大的力量。进而,能够无所不为也就顺理成章了。

无为思想,对于今时今世的人们来说意义依然是巨大的。毫不夸张的说,这几乎可以为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指点迷津。于治国理政,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民意,不滋事扰民,劳民伤财,方是治国长久之法之精义。治大国犹烹小鲜。故而是“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于为人处世,宁心静气,少折腾,不折腾。尽人事,听天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为外物所累,方式人生逍遥自在之法门。

无为给我们描绘出的图景尽管美好,但从古至今,能够真正做到的人真可谓凤毛麟角。为何?说到底还是心中的那个“欲”在作怪。欲,真正算是个难缠的存在。细细想来,人生中遇到的大多困惑与烦恼的根源均在于此。道讲求去欲,又追求无为。由是观之,无欲,无为实乃一体。无欲则刚,无为而无不为。所表述不正是同样的道理么?

也许在一些人的眼中,无为,无欲的思想未免有些消极。但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追本溯源还是心中的欲望太多,索取太多。于是便以“要抱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幌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笔者绝非是否定积极的人生观。而是反对和鄙夷那些以之为幌子,另有目的的表里不一之人。

本章思想的核心在无为。道家思想的精髓亦在无为。无为与己,是挣脱外物束缚,与自然合二为一,超脱于世的道法。无为与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他人、与社会和睦相处的德法。看来,无为,实乃天地间至美至善的道德存在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别声张:嗯 无为而无所不为,除去物质世界一些束缚才能让思想发挥极致,从而事半而功倍
    但是话说回来,道理都懂,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persevere:
    翔宇1995: @小鹿爱读书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

本文标题:《道德悟》连载——第四十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ws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