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875295/5e8e63a1401ec9ce.jpg)
鲁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92年,晋国的范武子准备告老退休,——范武子,即士会,开始时封在随,称随武子,后改封范,称范武子,其后子孙都称范——把他的儿子范文子喊过来,——范文子,即士燮——说:“燮儿啊!我听说,能做到喜怒合于礼法,一般是很少的,大多是和礼法相向而行。《诗》说:‘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的喜怒,是用来阻止祸乱的。如果不是阻止,就一定会助长祸乱。郤克或者是想要在齐国阻止祸乱吧?否则,我怕他会增加祸乱呢!我打算告老还乡了,让郤克能够心满意足,祸乱或许可以解除。你跟随几位大夫,要恭敬从事。”于是就请求告老。郤克执政,代士会为中军帅。
郤克,即郤献子,姬姓,郤氏,名克,谥献,晋国正卿,据说偻背、脚跛,时任晋国上军的副帅。
士会为什么说郤克呢?
此时,晋国仍然称霸。齐国当时齐顷公在位,他仗着齐桓公留下来的雄厚国力,称雄于东方,想摆脱晋国的控制。楚国崛起后,齐国与楚国走得很近,大有联楚抗晋之象。面对齐国人在东方的蠢蠢欲动,晋景公、士会、郤克忧心忡忡。这年春,晋景公派郤克到齐国请齐顷公参加诸侯盟会。齐顷公在朝堂召见郤克的时候,拉了一个帷幕,让他的妈妈萧同叔子在后面,看郤克的样子。郤克登上台阶的时候,萧同叔子看到他的样子,竟然在帷幕后面笑了起来。郤克非常生气,出来后发誓说:“不报此仇,再不渡河!”于是,郤克先回国,让栾京庐在齐国等候命令,说:“不能完成让齐人参加盟会的任务,就不要回国复命。”郤克回到晋国,请求进攻齐国,晋景公没答应;郤克请求带领家族去打齐国,晋景公也没答应。
齐顷公最后派遣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参加会盟。到达敛盂,高固听说郤克受辱怨齐,怕此去有祸,就逃回了齐国。夏季,在断道开会,准备讨伐对背晋亲楚的国家,排斥楚国。当时郑国、陈国、蔡国都已附楚。之后又改在卷楚继续开会,但拒绝齐国人参加,主要原因是晋景公本来想请齐顷公来参加,但齐参见公不来,只派了四位大夫,中途还逃回去一个,因此,不想再让齐国人参加。当时参加盟会的有鲁宣公、晋景公、卫穆公、曹宣公、邾定公。
不让齐国人参会,晋国人就在野王这个地方逮捕了晏弱,在原地逮捕了蔡朝,在温地逮捕了南郭偃。后来又把他们放了,苗贲皇出使路过野王,曾会见了晏弱,回去对晋景公说:“晏子有什么罪?从前诸侯奉事我们的先君,都急得像赶不上的样子,都说是因为晋国君臣不讲信用,所以诸侯都有二心。齐国的国君恐怕不能得到礼遇,所以不出国而派这四个人来。齐顷公左右的随从有人阻止,说:‘您不出国,一定会抓住我国的使者。’所以高子到达敛盂就逃走了。这三个人说:‘如果因为我们断绝了国君的友好,宁可回国被处死。’为此他们甘冒危险而来。我们应该好好迎接他们,以使前来的人对我们怀念,但是我们偏偏逮捕了他们,以证明齐国人的劝阻是对的,我们不是已经做错了吗?做错了而不加以改正,而又久久不肯释放,以造成他们的后悔,这有什么好处?让回去的人有了逃走的理由,而伤害前来的人,以使诸侯害怕,这有什么用?”于是晋国人放松了看管,齐国的这三个人就逃走了,实际上是把他们放了。到秋八月,晋军回国。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是现存《诗经·小雅·巧言》中的诗句。这首诗是: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巧言》这首诗大意是一个受到谗言诋毁的官员,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而导致国家混乱,之前已经学过。“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是第二章的后半段。怒:怒责谗人。庶:几乎。遄沮:迅速终止。祉:福,此指任用贤人以致福。已:停止。这一章的意思是:祸乱初起,是因为对谗言太宽容;现今祸乱又生,还是因为想信了谗言。君子如果对谗言进行严厉斥责,不听谗言,那么祸乱就会很快停止了;君子如果能够任用贤人,祸乱也就不会发生了。这里的君子,既可以指君主,也可以有一定地位、德行的人。
但是,士会引用这句诗的意思,显然不再有君子接受谗言的意思,而直接说的就是郤克。郤克在齐国受辱,大怒,本就想攻打齐国,晋景公没同意,只好在盟会上侮辱齐国使者。士会认为,郤克这一怒,也许是好事,从此让齐国不再给晋国捣乱,不再影响晋国称霸。
后来,到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齐国侵犯鲁国,这几个盟国一拥而上,把齐国揍了一顿,以齐国的大败结束。
【本文是读书笔记。参考书目: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诗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