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国学文化经典论语大讲堂
欲是最大病根——论语贯通91

欲是最大病根——论语贯通91

作者: 璞文1 | 来源:发表于2019-04-26 09:44 被阅读14次

上面5.8--5.10讲了仁的修养很难达到,特别以颜回与宰予作为一正一反的代表来作为注脚。那么,在修仁的路上,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答案是一个字---欲。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孔子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说申枨很刚强呀!孔子心中的刚强,不是指外表性格的强硬,而是内心独立的精神,是无欲的刚强。所以说,“枨也欲,焉得刚?”。内心还有欲望的人,必有所畏惧,有所牵绊,怎么可能刚强呢?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要修养自己的仁,无欲还不够,无欲未免避世,这个无欲的功夫,还要在红尘中炼得,还要做推己及人的功夫。“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修炼自己的无欲,更重要是要理解别人的欲,理解别人的欲的痛苦与不安,这才是推己及人的功夫。这一层比无欲更难,所以说,“赐也,非尔所及也”。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推己及人,是仁的功夫,是理解别人通心的功夫。再上一层呢,那已经超出仁的范畴,是性与天道。通过仁的修养,最终目标是性与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从这段文字,我们看出,孔子不是只讲讲修养,讲讲仁义,孔子思想真正的根基,在”性与天道“,只是孔子遵守”子不语“的规则,很少讲而已。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对诸位弟子的劝勉,修仁的功夫,道路很长,要求很高,“性与天道 ”更是不可及,要勤加劝勉。

相关文章

  • 欲是最大病根——论语贯通91

    上面5.8--5.10讲了仁的修养很难达到,特别以颜回与宰予作为一正一反的代表来作为注脚。那么,在修仁的路上,最大...

  • 读《论语》的二条主线—论语贯通08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是想把孔子的思想与《论语》这本书的逻辑脉络进行梳理贯通。而要贯通《论语》的整个逻辑脉络,必...

  • 论语贯通—序言

    释家多托于世外,道家则隐显不定,可进可退,唯儒家文化立人文之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来源。...

  • 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贯通45

    庄子的《逍遥游》,是人生对自由的一种渴望。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是一种自由精神的表达。自由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

  • 什么是命——论语贯通181

    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本篇是《论语》的最后一篇,一是...

  • 修养是根本——论语贯通140

    在《论语》下半部开篇,就探讨先辈与现在对礼乐的态度的不同。在商的时候,礼乐教化倾向于忠,相对就野;周朝的礼乐教化则...

  • 直心是道场——论语贯通95

    《公冶长》篇讲到这里,已经讲了三个段落,从孔子对学生的评论与态度,我们了解了孔子对为学的态度,是人生仁的修养的磨炼...

  • 七情六欲—论语贯通10

    我们谈到无为法,必然要知道什么是有为法。我们上一章探讨了,这个有为法,在佛家叫做“业”,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结使”...

  • 仰之弥高——论语贯通128

    前面讲了孔子修养的高深,”空空如也”,下面则讲孔子行为的平实,待人接物的普通平常,这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

  • 如何读《论语》—论语贯通14

    一个朋友,与我聊起,“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我觉得这句话,基本对前几章内容做了一个点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欲是最大病根——论语贯通9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ox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