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货》开篇,孔子避阳货不欲见,是对越礼行为的痛心,子欲无语也。这一段在承接上一段对当时很多社会的反面现象的批评后,再次阐述子欲无言的心态。 天下大势如此,讲又有什么用呢?不讲又不行呀!这是孔子一生的写照,看似没用的话多讲点,以无用为大用。
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7•20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7•22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17•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7•25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17•26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17•19、17•20子欲无言,社会大势如此,伤心透顶了,又能讲什么呢;
17•21孝悌为仁之本,是民风教化的基础。孝悌之心已经丧失了,社会风气难以挽救了。当今社论的世道人心,更难以言说了,好的还留下一点点孝心,差的反目了。人情的纯厚已经基本没有,只留下利益的算计与麻木的苟活了。
17•2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孝悌与人心的纯厚丧失后,人的生命已经没有尊严与价值了,饮食终日,与动物区别在哪里?这也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呀!所以,精神疾病也越来越多了。
17•2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有利益可以驱动。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是当今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17•24君子痛心这种社会生态,有所恶也!所以,子欲无言。
17•25社会生态,已经小人化也,只有利而没有义了。
17•26是阳货篇结束的一句话,与对阳货的避而不见相呼应,指出社会上的一些人不讲礼的规范,都四十多了,暗喻时代发展到了这个时代,“其终也矣”,就这回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