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黄昏,王老汉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摇着蒲扇,眼睛却一直盯着拐弯处的路口。夏日的晚风吹在脸上,清清凉凉的,白天的燥热已然散去,头顶的白杨树沙沙的响,似在回应门前沟里的虫鸣。
路边长满了绿茵茵的野草,今年夏天,雨水特别多,田间地头的草长得和王老汉种的菜一样生机勃勃。村子里很安静,偶尔看见几户人家房顶上飘起的袅袅炊烟。“又到吃饭的时候了!”王老汉心想。自从老伴随着女儿一起去了城里,吃饭便成了王老汉的一大负担。不吃饿得慌,吃吧,一个人也没啥胃口。王老汉其实不会做饭,以前,老伴在的时候,他在灶头帮着添把柴的时间都很少,老伴是个勤快的人,田里干活回来,洗把脸就一头扎进厨房,不一会儿功夫,一碗热气腾腾的疙瘩汤就上桌了。王老汉最爱吃疙瘩汤,可他不会擀面,上次女儿回来买了些机器压的面,王老汉烧水下锅,扔几片地里摘来的菜,就算一顿饭了!可是,吃着吃着也就厌倦了,总觉得硬邦邦的,怎么都不合口味。有时候懒得做了,吃几口馍馍对付对付也就算一顿饭了!
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离公路还有十一公里的路程。村里就一个小卖部,卖些柴米油盐的生活必需品。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的建设,水泥路如血管一样伸到山村各处。一个个的年轻人就沿着这条路走出大山,走向城市。王老汉的儿子是个水暖工,一直跟着银川的工程队东奔西跑,这几年国家重视农民工,每个月工资也能顺利拿到手,日子也能过得去。可他在银川跑着跑着就心野了,不想回农村来了。去年,把女人也带到银川,说是在哪个超市打工。
这些年,村子里的年轻人一个个想法设法的留在城市,村里就剩王老汉这样的老年人了。娃娃也越来越少,村小学被撤并了。小孙女到了上学的年纪,老伴带着小孙女住在女儿家,看着几个娃上学。现在的娃娃负担重的很,听说学跳舞,学英语啥的,周末都不得闲,就更没有时间回家。老伴伺候女儿一大家子,也忙的脚不沾地。“就剩我一个闲人了。”王老汉想。
其实王老汉是闲不住的,老伴带着娃一走,这宽敞的院子就更空旷了,王老汉越来越害怕待在家里。他养了猪,喂了鸡,种了玉米和土豆,还种了一园子的菜。逢着有人进城,王老汉总会大包小包的捎给女儿!女儿总说,让他少干点活,别那么辛苦,可王老汉在地里刨了一辈子,觉得把根扎在地里了,一天不干活就浑身不得劲儿。再说,家里就他一个人,不干活儿坐在家里,就更心急了,还不如去山上转转,看看。
外孙女星星上小学六年级了,营养要跟上呢,鸡圈里那活蹦乱跳的鸡崽子都是给娃准备的,等到了秋天,养的肥肥的,正好给娃吃。鸡大点,还能给娃捎去一个个白生生的鸡蛋,听说城里人都要每天吃一个鸡蛋呢,买的鸡蛋哪有自家养的好吃呢!孙女悦悦爱吃水果,王老汉盘算着在园子里再栽几棵梨树,樱桃树,等过几年也就能吃了。王老汉是个嫁接能手,经过他手的树苗,当年就能绿油油的抽着长。星星三四岁时,他就已经种了一园子的果树了。女儿从小爱吃肉骨头,王老汉喂了一头大肥猪,听说城里的肉不好,猪肉,还是自己喂的好吃又健康!还有什么呢?王老汉有一搭没一搭的摇着蒲扇,心里计划着。
“王老汉,饭吃了吗?”
“还没呢,不想吃。”
“我刚蒸了包子,你等着,我给你拿几个去,你吃了也就不做饭了。”
“哎,我………"王老汉还没来得及拒绝,韩大娘已经颤颤巍巍的回去了。韩大娘已经七十多岁了,三个儿子都在新疆安了家,家里现在就剩老两口了。王老汉不会做饭,平时韩大娘做了吃的,总会隔三差五给他也送一碗,两家几十年的交情了,总是比别人亲近些。
不一会儿,韩大娘拿着包子和一块西瓜出来了。韩大娘看着王老汉就着包子吃西瓜,问:“又在等娃呢?”
“嗯,周末了,我想着娃们该放假回来了!”
“你没给娃打个电话?”
“没,娃闲了就回来了!”
“那你等到啥时候呢?”韩大娘叹了口气。
“我也没事干,等着么!”
“嗯,也是。你家女儿肯定就回来了,离得近着呢,娃也回来的勤!我家的都远的很,不得回来么。康康家的娃怕都会爬了,我还没见过呢!”韩大娘家大孙子去年生了个大胖小子,受疫情影响,一直没回来。别说重孙了,就是几个孙子,韩大娘也一两年没见了。
“就是,娃太远了,看过年能回来吗?”离得太远,一年也就过年见一面,这几年,疫情爆发,韩大娘家的几个娃都没回来。平时老两口有个头疼脑热啥的,全靠大家帮衬着!这不,去年韩大娘去地里摔了腿,因为孩子都不在,送医院不及时,留了后遗症,现在走路还一拐一拐的。还好,女儿在城里呢。王老汉又开始庆幸起来。
天色渐渐暗了下去,暮色笼罩下的乡村,显得更安静了。昏黄的太阳能路灯下,陆陆续续坐了一个又一个的老人,他们和王老汉一起,聚在这里,看着拐角处的路口,哪一个又不是满怀期待的守望者呢?
突然,一束强光穿过路口的树林,汽车的轰鸣渐渐传来,每一声,都响在王老汉的心上。老人们都不再说话,沉默的看着那处光亮。“爷爷…”“外公…”王老汉猛然抬起头,犹如听到了天籁,从乡村的四面八方传来!
车刚一停下,两个粉嘟嘟的小姑娘像炮弹一样扑了过来。“爷爷,爷爷…”“外公,外公…”王老汉忙不迭的答应着,乐呵呵的看着两个活蹦乱跳的孩子。
“爷爷,爷爷,我要喂小羊羔……”
“不是,我们要去喂小鸡……”
两个孩子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句,吵着闹着,王老汉也不嫌烦,一手牵一个,乐呵呵的向家里走去。身后,是女儿寒暄着和一众老人打招呼,那些平时聊天的老伙计,王老汉也顾不上了!
回到家,王老汉费了好大劲才给两个孩子说清楚,天黑了,小羊不吃草了,小鸡也不吃谷子了。并再三保证,天一亮就带他们去,两个小姑娘才罢休。王老汉去厨房拿来了白天在园子里摘的西红柿,黄瓜,还有一些脆李子,孩子们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老伴开始打扫床铺了,王老汉平时一个人在家,地里的活儿干完累了,顾不上洗漱收拾,也就直接躺炕上睡了。炕上的被褥也沾上了不少土,王老汉不讲究,老伴总是看不过眼,边数落边收拾!王老汉也不说话,笑眯眯的看着争着吃黄瓜的孩子和忙碌的老伴,只觉得心里空白的那一处被填的满满的。
夜深了,女儿带着两个娃去睡觉了,王老汉躺在床上和老伴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老伴说孩子的事,说女儿的工作,也说她在城里总是担心他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又不太会做饭,照顾不好自己,万一身体落下啥病根儿就不好了。老伴说着说着就睡着了,王老汉睡不着,又在心里计划,地里的菜长的很好,回城的时候要给孩子们带些,树上的李子也红透了,要给孩子们摘些……也不知道啥时候竟然睡着了!
天边的那轮圆月慢慢的滑过树梢,悄无声息的又藏在云朵里了,似乎也不愿打扰屋里安睡的人!
东方刚泛出鱼肚白的时候,王老汉就已经醒来了。王老汉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安然的睡过觉了,年龄大了,睡眠越来越差,总是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难得昨晚一觉睡到了天亮,他刚想伸手拿床头的烟抽一根,想了想,又放下了。孩子们回来了,女儿总嫌他抽烟对身体不好,说吸二手烟对娃也不好,想让他戒了。可王老汉抽了一辈子烟了,戒是戒不掉了,只能少抽点!
王老汉起身,来到院子里,孩子们都还在睡觉。他拿起菜篮,去园子里摘了些新鲜的西红柿,几棵青菜,又去鸡窝摸了几个热乎乎的鸡蛋,想等娃醒来了给娃做早餐。清晨的微风吹在脸上,吹得一园子的菜左摇右摆的,远处的果树上一颗颗鲜艳的果子也在风里飘荡,王老汉心里特别满足,这是他的阵地啊!
回到家,老伴儿也起来了。王老汉坐在门槛上,看老伴儿做早餐。王老汉是不吃早餐的,他也吃不惯,平时起来,就着馒头喝几口茶就行了。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她们边吃早餐,边吵着要去喂鸡喂羊。悦悦还没吃完,就要去,王老汉好说歹说,才哄着吃了一点,就扔下碗,急吼吼的跑了。
王老汉带着两个孩子看了鸡,喂了羊,她们又吵着闹着要去摘果子,王老汉紧追慢追,她们已经笑着跑远了!
等他走到园子里,两个孩子已经在地里闹腾开了。悦悦拿着一个小篮子,卯足了劲儿摘西红柿,稍微带点颜色的都被摘下来了。星星已经是个大姑娘了,正在树下摘李子,看见了他,大声喊:“爷爷,你种的李子太甜了!”王老汉走过去说:“去拿个凳子,我给你摘些带回去吃!”“哎~”星星笑着搬过来凳子,站在王老汉跟前。王老汉站在树下,和星星一起摘,边摘边叮咛:“今年的李子甜的很,你全都摘了,带下去给你的好朋友分些。不然留在地里糟蹋了!”星星一遍摘一边答应着,她也知道自己的爷爷,总是这么大方。
悦悦看见了,又叫起来:“爷爷,爷爷,你帮我摘西红柿来,我提不动了!”王老汉笑着回过头,又走了过去。两个小丫头,一回来就抢爷爷,都怕爷爷偏心。帮着小孙女摘了满满一篮子西红柿,又在地里铲了些菜,才一起慢悠悠的回去了。
“王老汉,带娃去园子了啊!”刚走进村,就遇见了王老汉的发小老韩头,他们一起长大,现在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了。老韩头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儿子在兰州开饭店,一年到头几乎不回来。老韩头一个人在家,也是个闲不住的,地里种了一园子的果树,就盼着孙子孙女回来能吃几个。
“星星,悦悦,给,爷爷地里的鸡腿梨熟了,给你们拿去吃。”说着就递过来了一袋子黄澄澄的梨。两个孩子有点怕生,一个劲儿的瞅着王老汉。“爷爷给就收下吧!”王老汉说。他知道老韩头是真心实意的给呢,他家娃都不在,给这两个孩子也算个念想。再说,老韩头家的犁还是自己嫁接的呢,的确好吃!“谢谢爷爷!”星星接过袋子,两个孩子脆生生的说。“哎呀,不谢,谢撒呢!”老韩头扭头就走,却又转身抹起了眼泪!大概,又想他的孙子孙女了。王老汉想!
“王老汉,带娃去园子了啊!”
“王老汉,我家地里的草莓熟了,下午带娃去摘啊!”
“王老汉,我给娃摘了个西瓜,你给娃拿上昂!”
“王老汉…”
一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和王老汉打招呼,不管他们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来和娃说说话,问问两个娃的学习,摸摸两个娃的头。也不停的有人邀请两个娃去他们地里摘果子,铲菜,王老汉也不拒绝,一一应承下来。村里的老人都辛苦了一辈子,虽然老了,但又都闲不住,家家都有园子,都种了果树,他们的孩子都回不了家,那一园子的果子,不摘,也就掉了,糟蹋了。“唉……”想到这里,王老汉不禁叹了口气!
“爷爷,爷爷,快点啊!我们还要拔草喂羊呢!”两个小丫头又喊起来。“来了,来了。”王老汉不禁加快了脚步。刚到家还没喘口气,两个娃已经拿着背篓等着了,王老汉笑着接过来。“爸,你别老惯她们,你也缓一会儿!”“你们两个,别太闹爷爷了…”“没事没事,我不累!”王老汉制止了女儿,起身带娃去沟里拔草了!其实,王老汉挺喜欢陪着两个娃的,他平时一个人在家太寂寞了!现在,听着两个娃咋咋呼呼的声音,他心里熨帖极了,一点儿都不觉得累!
来到沟里,王老汉唰唰几镰刀,就割了一背篓草。可两个孩子却不愿意回去了,他们一会儿追蝴蝶,一会采野花,到处都是他们的笑声。王老汉不由得咧开嘴笑了!他也不着急,就坐在树墩上看着她们俩疯玩!要是孩子们能一直在身边就好了。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王老汉就后悔了,村里都没学校了,孩子们留在村里干啥呢?再说,城里的教育总比乡里的好!
吃过午饭,两个孩子跟着韩大娘去地里摘草莓了。王老汉坐在园子里乘凉。女儿走过来,说:“爸爸,不然你跟我们去城里住一段时间?你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放心。你也不好好吃饭,再把身体累垮了!”
“我去不了啊,我走了,院子里的鸡啊,猪啊,咋办呢?家里没个人不行!”“再说,城里我也住不惯!”女儿就再不说了,大概也知道说什么都不管用。
王老汉也不说话了,沉默的坐着,一个早上,女儿和老伴儿又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的。老伴儿说:“我给你包了饺子,在冰箱下层冻着呢,你记得吃。”“爸,我给你买了点心,挂面,你吃完了就打电话,别舍不得钱。”女儿说着,又拿出了一条烟,“你以后少抽点。”她们都不放心我啊,王老汉想。“要不,干脆跟娃去城里算了。”有时候,王老汉心里也会闪过这个念头,可很快,就被搁在脑后了。他不属于城里,他一直都知道。只有在这片土地,他才是那个自由自在的人。如果去了城里,就成了困在笼子里的鸟了!
黄昏,孩子们要走了。王老汉帮着把一篮篮的果子,一袋袋的蔬菜放进车里,心里沉甸甸的。两个孩子围着他,和他告别:“爷爷,我过几天来看你啊!”“爷爷,你要好好喂我的小羊啊!”“好!好!”王老汉一一答应,却又忍不住难过起来。他知道,孩子们大概很久很久都不能回来了!短暂的相聚,将思念的孤寂拉的很长很长!
落日的余晖下,汽车载着孩子们渐渐走远,只有一声声的“爷爷,再见!”随着晚风传来。王老汉又坐在了门前的小板凳上,眼睛望着拐弯处的路口,那里,正在被暮色一点点吞噬!
皎洁的月光穿过树梢,洒向大地,整个村庄在这银晖里渐渐沉睡。路边的虫鸣此起彼伏,在柳树巨大的阴影里,王老汉静静的坐在那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