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老谢

作者: 子晴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1-25 12:14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主题征文第15期活动。

    老谢是我以前的同事,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怪人,背后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谢老怪。

    01

    在公司的一间大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如何提高同业对标指标的分析会在这里举行。公司的分管局长王局长亲临会议,不是重要的会议一般他不会参加,可见,对这次会议的重视程度。各职能部门和分公司的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参会,共有四五十人。

    事先各部门各单位都准备了汇报材料。会上,各单位领导依次做了工作汇报,并就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汇报完工作之后,王局长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补充。往往在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选择默不作声,因为汇报材料里内容已经很全面。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能上得了台面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不适合落到纸面上,毕竟有些话不能说得太直白,否则对谁都不好,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可老谢却是一个特例,王局长刚问完,他举起手,对王局长说:“局长好,我是新北分公司的老谢,我说两句。”王局长冲他点点头。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老谢。大家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可以说有些人还很忌惮他,因为他常常在会上讲大实话,不知道这次又会触碰到谁的神经。

    老谢弯腰从地上一个厚纸袋里拿出来一个计量装置,看着王局长说:“这种计量装置已经严重老化,不能准确计量,但现场还有不少,如果不及时更换,会严重影响指标的完成。”

    其实这种计量装置哪个分公司都有,但大家都不说,因为计量部门的领导都在,在这个场合说,相当于给人家上眼药。

    之前,各分公司多次向计量部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计量部门回复暂时没有资金,已经向上级申请,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

    计量部门的李主任在一旁气得脸都绿了,他有些坐不住,心想:这个老谢,有领导在,说这些干嘛?

    他忙解释说:“王局长,情况是这样的……”

    还没等他说完,王局长立刻打断他的话,你先别说,让老谢说完。

    老谢接着说:“不仅计量装置老化会造成计量不准,必须要及时更换,现场还存在以下问题:

    部分住户在顶楼安装了铁门,有些客户故意把铁门锁上,职工抄不回数据。还有平房地区院子里很多人家养狗,职工经常遇到被狗咬的情况,也不能及时抄回数据……”老谢结合实际工作谈了一线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就看那些职能部门领导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因为这毕竟和管理工作有关,他们一脸严肃地看着老谢,恨不得让他变成哑巴。

    分公司的每个管理人员都替老谢捏了一把汗,这些话是他们心里想说却又不敢说的话,怕说了真话,不知背后得罪了谁,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现在说话不注意,得罪了哪位领导,以后如果在一起共事多尴尬呀,要时时处处小心行事。

    待老谢讲完,王局长就做了总结讲话,他对大家说:

    同志们,大家要向老谢学习,要说真话,实话,干工作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各部门各单位要负起责任来,发现问题是好事,要及时解决问题,不要有畏难情绪,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问题长期不处理,企业还有什么效益可言,最后变成你怨我怨大家怨,你穷我穷大家穷了。

    散会后,大家开始在背后纷纷议论老谢,有的说他多事儿;有人佩服老谢有勇气敢说真话;还有几个知情人说风凉话,说他有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姐姐,才敢这么说话。

    不管大家怎样议论,老谢说的话还真起了作用。几个月后,在王局长的协调下,省公司拨付了资金,计量部门采购了新计量装置并及时更换,各职能部门也与各施工单位积极联系,订购了专门的计量箱进行了计量装置改造。

    一线职工很感激老谢,说老谢替他们办了一件大好事。现场改造之后,相关的同业对标指标也逐渐好转。

    在会上讲真话,还不是老谢做出的最出格的事,还有更出格的呢。

    前些年,省公司欲出台一套新的改革方案,方案拟公布前,征求意见。上至领导下至职工都觉得脱离实际,方案不可行,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也不愿意向上级反映。

    老谢认真地研读了方案,写了一份详尽的分析材料,直接把材料发送给省公司的相关领导。不久,省公司领导安排专人接见了老谢,弄得公司领导很没面子,又拿他没办法。

    虽然最后还是按原方案执行,可刚一推行,就出现了各种问题,短短两年的时间,只好又恢复了原来的管理,这次改革没取得预期的成效。

    02

    有不少好心人劝老谢,别净说大实话,容易得罪人,对自己没好处。老谢说,有些事儿看着心里不舒服,不说出来,憋在心里难受。

    难道老谢就真的不怕得罪领导吗?别人可能会怕,可老谢却不怕。他一心只想把本职工作做好,没有别的想法,他说知道自己的几斤几两,不适合走仕途那条路。此外,还有三个因素也是他不怕的理由。

    一是老谢的业务能力过硬,大家有目共睹,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经常跑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他说的都是事实,没有夸大其词。三是他的群众基础好,无论谁有什么事,个人的事还是工作上的事,找到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帮助,群众口碑好。当然,也不排除他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姐姐的关系。

    老谢的名字叫谢正直,在单位做降损管理工作。他比我大十多岁,我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叫他老谢。

    老谢中等个偏瘦,身材挺拔,其貌不扬,长着一双单眼皮小眼睛,很普通的一个人。

    老谢的性格和成长经历有关。他的父亲是一位转业军人,母亲是家庭妇女,他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特殊年代一家人下放到农村,吃过不少苦。父亲的正直无私和母亲的勤劳善良影响了他。

    老谢16岁那年,上级有了政策,他们一家人才回到城里。可惜回城不久,父亲去世,母亲拉扯三个孩子艰难生活。姐姐很出色,大学毕业后在政府部门工作,当了领导。妹妹的工作单位差些,是集体职工。老谢进了国企。

    参加工作后,老谢认真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文化课学习,先后取得中专和大专文凭,很快由一名工人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

    如果老谢想提职,也不是什么难事,让姐姐出面和公司领导打个招呼,自己再好好表现,提职相对容易些,但老谢却不看重这些。他爱好广泛,喜欢跑步,写文章和摄影。

    他多年坚持晨跑,每天上下班或去现场,经常步行,除非去偏远的地方才坐车,身体素质好。

    老谢还是当地报社的业余记者,对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突发事,要紧事,感人事,他都会及时写成稿件,向报社投稿,他的文章经常在报上发表。

    他的业余记者身份还为同事的老母亲解决了大麻烦。

    同事向他反应,母亲家楼下有一排门市,开了不少歌厅,一到晚上,南腔北调的歌声要折腾到半夜,非常扰民,母亲休息不好。有的住户向电台打了热线电话反映此事,有人过来管一管,能好几天,可几天之后,又恢复到老样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谢问明了情况,写了一篇报道,发到报社刊登出来,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相关领导挂不住脸,命令严格整改,扰民问题得以彻底解决。楼里的居民了解情况后,都给老谢竖大拇哥。

    老谢还特别喜欢摄影,相机经常带到身上,走哪拍哪。

    别看老谢穿衣服挺随意,但舍得买摄影器材,也乐于钻研,拍照的水平很高,经常拍出一些上乘的作品,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还有的作品被省电视台录用。智能手机出现后,拍照就更加方便。

    休息的时候,他经常一个人拿着相机去拍照。拍过好多照片,自然界的一切景象尽在镜头的方寸之间展现。拍完之后,对于自己喜欢的图片放大,镶上镜框,就是一件艺术品,看上去赏心悦目。

    他最喜欢的一副照片是冬天傍晚雪后的美景。雪刚停下不久,前方的路面还没有人走过,明亮的路灯在白雪的映照下,显得更亮眼,路两旁大树的枝桠上凝结着晶莹的白雪,天地之间一片苍茫,到处银装素裹,仿佛童话世界,带给人宁静的美感。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这些业余爱好也带给他精神上的富足。

    03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很多老职工常用有色眼睛看人,知道是某个领导家的孩子,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主动上前打招呼,套近乎。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则不愿意搭理,但老谢却不会看人下菜碟,一视同仁。

    和他要好的一个同事,老家在农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本单位,工作很出色。可惜他因车祸去世,留下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生活困难。老谢和妻子经常买东西去探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他们,母女俩非常感动。

    生活中,老谢是个热心人。

    我结婚不久,单位分配的房子离工作单位远,上下班不方便,我想租出去,在单位附近再租房子。问到老谢,他很热心,帮我留意,说自己妹妹以前租过一家房子,可能还闲着,又帮我联系了房主,很快租下房子。

    他还问过我想不想当业余新闻报道员,我当时对写作并不感兴趣,自己语文也一直不好,人又很腼腆,拒绝了他,但是心里很感激他。后来,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写材料,很后悔当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老谢的妻子是一位护士,需要倒班,他体谅妻子,承担各种家务,买菜做饭,接送孩子,辅导孩子学习等等,是个合格的好丈夫,好父亲。

    母亲和妹妹一起生活,他对母亲非常孝顺,经常去看望母亲,和母亲谈心,带母亲看病,老人80多岁去世。

    老人去世后,他除了向领导请假,其他人都没通知,也告诉领导不要告诉别人,平静地把老人送走。

    他对工作很上心,对别人的事儿尽心尽力,可是对女儿工作的事却很不上心。

    女儿大学毕业后,签约到了老谢所在的国企,分配在另一个基层单位。女儿在一线岗位干了五六年,工作单位离家远,孩子小,想调整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单位。

    老谢以前的一个同事,已提职到人力资源部当领导,和他关系不错,老谢只要找到他,女儿工作的事儿就差不多能办成。

    女儿说:“爸,你去找一下于叔,帮我说说工作的事儿。”

    “走后门的事儿我不去?一切要靠自己努力得到,不能靠别人,自己的事儿,要由自己解决。”老谢果断拒绝。

    “你太冷血了,我的事儿你也不管,我只是换个单位,又不是想变动岗位,这根本不算走后门。”

    “你去了,就得顶替别人,人家能愿意吗?这样不好。”女儿和他怄气,有半个月也没有理他。

    妻子知道老谢的脾气,只能安慰女儿,别和他置气。

    女儿可能遗传了老谢的基因,谁也没找,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技术革新,还考了职称,发表论文,利用业余时间充电,硬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竞聘为管理岗。

    后来,我离开了原单位,也常能听到一些关于老谢的各种消息。

    前些年老谢和几个朋友建立了一个户外行走群,隔三差五,一群人结伴去爬山。他负责联系车辆,给大家拍照,回来做美篇。

    本市的山爬得差不多了,他又去省内别的城市去爬山,春夏秋冬乐此不疲。

    一年十一期间,我随同他的户外团去看枫叶,大家自己带的干粮,中午野餐的时候,他告诉大家一定要爱护环境,把垃圾带到山下,不能随意乱扔。

    老谢今年60多岁了,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他发布的一些作品。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在浑河大桥上看见他正站在桥上拍落日,身体还是那么硬朗,神情非常专注,我和他简短地说了几句话,就走开了,怕他错过最佳的拍摄时机。

    抬眼望去,夕阳映红了天边的云彩,霞光满天,连绵的河水流向远方,和天空连在一体,河面上波光粼粼,老谢不停地调整角度。相信热爱生活的老谢一定能拍出更美的画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事老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kv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