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史天地美食逍遥游
老子|第56章 大同玄同

老子|第56章 大同玄同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23-05-28 21:44 被阅读0次

【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道家和儒家的治国理念、路径和目标是不一样的。儒家讲求的是积极的、向上的、努力争取的,希望人们都能学而实习之,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达到“大同”的理想社会。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老子大概实在厌倦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认为各过各的生活,互不交往最好,“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谏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80章)

正如“大同”是儒家的理想一样,“小国寡民”也只是老子的理想。实际上,老子也不得不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那么,在这样的社会中如何生存,才是老子关注的。

老子认为,一个智者,在这样复杂的社会中,应当隐藏起自己的锋芒,泯然众人,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智者首先不要说太多的话,而那些天天喋喋不休的人,绝不是智者。言多必失,说话太多,容易招来祸害。所以,最好的做法,闭上你的嘴,关上你的门,收敛你的锋芒,放下与别人的纠纷,人家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泯然众人,这就叫“玄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没有什么人可以亲近,没有什么人可以疏远;没有什么收获,也就不会有伤害;就不会有什么尊贵,也就无所谓卑贱。老子认为,这种“玄同”的境界,是天下人所珍贵的。

如果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我们可以作以上理解。甚至可以理解为,一个懂得了大道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只有懂得了大道的人,他的认知水平才能超出他人,也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是非得失,超越亲疏利害,超越穷通富贵贫贱,超越一切世俗的价值观,而进入到“玄同”的境界。这也是老子理想中的得道圣人的境界,老子心目中理想的人生境界。

如果我们再把“玄同”理解为老子为侯王设定的治理目标,也未尝不可。老子讲无为,侯王们治国,就不必“多言”,就不必施放那么多的政令,让百姓们自然就好了。在这样的状态下,社会和谐安祥,没有纷争,没有利益争夺,没有富贵贫贱之分,人们各得其乐。这处状态,当然也是普通百姓最理想的社会,所以老子认为天下贵之。

老子、庄子学派都崇尚“不言”的境界。在老子那里,“道可道,非常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希言自然”;等等。在庄子那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得意忘言”(《庄子·外物》),“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人言哉”(《庄子·外物》)等等。但是,智者不言,道何以传哉?老子“不言”,著《老子》五千言;庄子 “不言”,有《庄子》几十篇。明朝和尚释德清《老子道德经解》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谓圣人自知之明,故善能含养于心,而不形于言。以自知之真,言有所不及也。若夫常人哓哓资于口谈者,皆非真知者也。”

孔子早年开坛授徒,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晚年修《诗》《书》定《礼》《乐》,从未懈怠。但孔子也有撑不住的时候,说:“予欲无言。”唉,我不想说话了。他的弟子端木赐(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您要是不想说话,我们怎么传述您的道呢?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说什么话了吗?天不说话,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什么话了吗?颇有点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的意思。但是,圣人的职责是什么?正如庄子说的:“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圣人,就是探究天地伟大的美而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在儒家那里,圣人要教人们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在道家那里,至人顺应自然无所作为,圣人也不会妄加行动。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是对于天地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

所以,老子的理想人格,就是“玄同”,这种境界,是“消除个我的固弊,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褊狭的人伦关系之局限,以开朗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待一切人物。”(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相关文章

  • 感恩师父分享国学智慧9.1

    “玄同”是秘诀中的秘诀,是无上秘诀。 几千年来,老子的玄同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走向,也渗入了普通人的生活。《道德经...

  • 生活不过如此,苦逼就苦逼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

  •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春秋时期 · 老子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

  • 和光同尘,是谓玄同

    “和光同尘”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要内涵,出自《老子》:“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

  • 活在一颗宇宙的微尘上

    老子《道德经》:“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时候,人...

  • 超脱的眼界和深入的精神

    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和无,万物...

  • 玄同

    薛氏,是河中府少尹冯徽的妻子,自己取号叫玄同。嫁给冯徽二十年后才说出她平素的志向,假托有病自己独居,烧香诵读《黄庭...

  • 大同同签售会

    在西安读书的时候,总觉得那边的秋天很短,脱下夏日的短袖换上棉衣前前后后不到三周,常常还来不及细细感受就到了烧暖气的...

  • 电影《老子出关》经典对白

    《老子出关》经典对白 老子说:玄名,这个碗里可多装水了? 玄名答:没有 老子说:碗如人心,装满仁便容不下恨,若虚怀...

  • 独领风流、妙趣横生一一一有感邱桂强的现代中国山水画篇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写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第56章 大同玄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zl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