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世间事大概都是有两面性的,有无就有了有,有男就有了女,有好就有了坏,就阴就有了阳,有矛就有了盾,世界就是在对立和统一中发展的。也就是说,当我们认为一个事情是好的时候,就得考虑其反面,即可能的危害性;当出现一件坏事情的时候,我们也要想到其正面的好处。当然,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强调其正向的作用,而不能弘扬其反向的作用,但必须认识到其反向的危害。这样,大概才是相对全面的。毛教员就曾说过,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这就是强调的正向性。
事物在对立和统一发展中,“有”和“无”并不常常是相对的,有时是互相补充的。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毂中,形成一个车轮,而辐条与辐条之间是中空的,这样,车轮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看电视剧,或者去博物馆参观,也会看到有的车轮是用一整块木板做成的,或者用多块木板粘合而成的。这样的车轮在实际应用中,大概不如用辐条做成的好用。学物理或者学造车的同学可能最清楚。实际上,最简单的现象,就是我们现在仍然在用的自行车,如果车轮是整面材料,而不是辐条的,大概感觉和实用性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道理,用黏土做陶器、瓷器,中间必须是空的,做成的东西才是有用的,否则,就是一个大黏土块。我们盖房子,一定要在适当的位置挖空,按上门和窗户,这样,整个房子才有更好的可住性。
因为有了车的辐条之间的“无”,车子才是有用的车子;因为有了陶器中空的“无”,陶器才成为有用的陶器;因为有了门和窗户的“无”,房子才有了房子的功能。这就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道理,也就是说,“有”是物体形成的条件,而“无”才是物体功能之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感受到的是“有”的一面,而容易忽视 “无”的一面,看不到“无”的作用,所以老子特别提醒人们,要全面地看待事物,事物是有“有”和“无”两个方面相结合而成的,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是辩证统一的,如果失去矛盾的一方,则另一方也就不会存在。
《圣经》里有一句话:“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物理学讲能量守恒,社会生活中也是如此。每个人的能量不同,有大有小,但对一个人来说,总体上是守恒的。在一个地方失去了一些,就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找回一些;一个方面的东西多了,就会在另一方面失去。你职务比别人高,一定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你钱比别人多,一定在另一个方面不如别人;你房子比别人的大,一定在另一个方面不如别人。反之亦然。
中国还有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住在边境上的老头,他家里的马越过边界,跑到胡人那里去了,邻人都来安慰他,老头说:“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几个月后,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一匹骏马跑了回来,于是邻人都来祝贺,可老头却说:“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坏事呢?”后来,老头的儿子骑这匹骏马,把腿摔断了,邻人来安慰,老头说:“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一年后,胡人大举入侵,壮年男子都被征召参加战斗,而且十有八九都战死了,而这个老头的儿子因为是断过腿,是个跛子,没有被征召参军,免于征战,最终父子双双得以保全生命。
庄子在他的书里虚构了一个小故事:“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庄子·齐物论》)丽姬,是艾地边疆守官的女儿。晋国俘获她的时候,她当时哭得泪水浸透了衣襟;等她到了晋国国君的宫殿,跟晋侯同睡一床,吃着美味珍馐,这才后悔当初不该哭泣。庄子讲这个故事,是想让人们不要怕死,不要好生恶死。我们也可以引申为,你已知的“有”,并不能让你知道未知的“无”,只有通晓大道,去充分认识“有”的另一面,即“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