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大讲堂三笑集每天进步一点点
岁月‖《论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岁月‖《论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作者: 海挽天文化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20-10-02 06:00 被阅读0次

逍遥玄出品,《论语》解读。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六篇“雍也篇”。唯一直面谈到“中庸”的一篇。

在上文品读了“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肯定了冉雍的执政才能,夸张了颜回是最“好学”的一个学生。

冉雍借子桑伯子问孔子,这人做事如何!孔子回之肯定,并称其“简”。

冉雍自悟认为做官应该居心严肃慎重,但行为简约,而不能居心简约同时行为也简约。认为居敬而行简,意思是为官治国要从大体着眼,抓关键去除不必要的繁琐枝节。

但不能居简而行简,这样的管理者很散漫,好逸恶劳,在管理上总是简单粗略。可以说前者是管理中的最高层次,而后者则是管理中的最低层次。

颜回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他智慧与品德并重,甘于清贫并且自得其乐,他的好学在很大程度是学习如何做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在孔子眼里颜回好学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

“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却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是特别高的一种境界。很多人做错了事情,不愿意从自身反省,却喜欢推卸责任,把问题都归于别人,归于社会,这样的人成天就会哀怨连连。同样的也会经常犯同样的错误,而从不懂得反躬自省。

孔子夸颜回不仅好学,为人处事“不迁怒,不贰过”是特别高的境界。

冉有替子华向孔子请求稻米。子华叫公西赤,孔子弟子。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釜:代表六斗四升,庾yǔ:代表二斗四升,秉:代表十六斛。

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有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却给他八百斗。

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健壮的马匹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人说: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有替他的母亲请粮。然而冉有不顾老师的吩咐,自己擅作主张给了公西赤母亲五秉粮食。

孔子就有点生气了,说公西赤骑的是膘肥体壮的大马,穿的是轻薄暖和的皮裘,公西赤家里并不贫困,他有足够的能力赡养自己的母亲。

孔子就说,应该救济急难之人,而不是去增益富人。弥补不足是雪中送炭,而像冉有那样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没有必要。

凡事都有轻重缓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与其替人锦上添花,不如为人雪中送炭。然而,现实社会里,很多人十分现实也相当势利,他们总是忙着攀附富人,而对急难之中的穷人总是冷眼旁观。锦上添花无异于阿谀奉承,显露的不过是卑鄙低下的媚态,能做出这种事的人即便不是小人,也绝不能称其为君子。

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无私地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并且不图回报,这样的人必定是品德高尚的君子。有能力就多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没必要打着“帮忙”的旗帜去做些锦上添花的多余事。

原思登场了,也叫原宪,孔子弟子也是管家。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在孔子家任总管,孔子给他的酬劳是九百斗小米,原思推辞不要。

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多了就给你的乡亲们吧。”

对应上章讲冉有替公西赤的母亲多要粮食,孔子不愿意给;现在他的管家原思不想要那么多报酬,孔子却劝他收下;这说明孔子处理事情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公西赤出使齐国骑强壮的高头大马,穿轻便暖和的皮裘,说明他家底殷实并不需要粮食救济,所以孔子不愿意给他太多粮食,做锦上添花的事情。

而管家原思不要那么多报酬,觉得自己用不了,但是孔子却让他收下,并指点他如果自己用不了就把多余的送给乡里的穷人,这无疑是为急难中的穷人们雪中送炭。这也足以看出,孔子在辞受和取予之间绝不随便,总是按照规定行事。

这也很符合了他因材施教的理念。做事也是一样,原则底线不能越,但这不固执死板,按实际情况出发。




福利一: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福利二:

有奖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带领小伙伴们给广大文友发福利啦,快来为自己的青春歌颂一篇。

详情请点击☞【岁月拾遗】专题第一季征文:青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岁月‖《论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wp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