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的孤独——论语贯通86

作者: 璞文1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10:44 被阅读10次
仁者的孤独——论语贯通86

4•25--4•26是《里仁》篇的结束段落,与开始的4•1呼应。4•1里仁为美,讲人要注重内在仁的修养,安住在仁的境界。4•25则讲“德不孤,必有邻。”君子注重于道德的修养,自然没有相互之间的利益串联的热闹,自然会比较孤单的,但孔子说,寂寞是享受呀,道德不会真正寂寞的,一定有人与你心相通。所以说,前后呼应,安住在内心仁的和美的境界。

这个与《学而》的结构形式一样,为学开始讲人生修养的三个不亦乐乎,结尾用“不患人之不知也”结束,也是这种相互呼应的结构。《学而》与《里仁》讲的都是人生的修养功夫,反复强调的重点也一样,只强调道德的修养一定不孤单,一定有知音与朋友。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4•25讲德不孤,必有邻。4•26 则从反面劝说,不要太殷勤于人际交往,而要关心内心的道德修养。太过于这些利益与交往,自己也会伤害。太密切了,反而失去真正的朋友了。至此,《里仁》篇在前后呼应中结束。

仁者的孤独——论语贯通86

论语第一篇《学而》,讲人生要以修养为目标,第二篇《为政》,则将这个目标,由个体推广到群体的幸福与安乐,提出社会大同的理想,要注重社会风气与教化是政治的根本;第三篇《八俏》则阐明用礼乐来行使教化的功能;第四篇《里仁》又回到内心修养的追求,指出仁者要以道为目标,要仁义相合来修养自己。这四篇启承转合,成了一个系统,从内到外又回到内,基本阐明了孔子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谈完这四篇也基本理解了《论语》这本书。后面各篇,是孔子这四篇里面的思想的延伸与发挥。

相关文章

  • 仁者的孤独——论语贯通86

    4•25--4•26是《里仁》篇的结束段落,与开始的4•1呼应。4•1里仁为美,讲人要注重内在仁的修养,安住在仁的...

  • 仁者风范——论语连载贯通135

    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10•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0...

  • 孤独的孔子——论语贯通108

    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道不好懂,孔子大同...

  • 仁者乐与智者乐——论语贯通107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3...

  • 仁者到底有没有好恶——论语贯通76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

  • 《论语》日日谈 第19期

    《论语》日日谈 第19期 本章为《论语》:里仁篇 第六章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①。好仁者,无以...

  • 2018,与孩子们共勉的21句话

    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论语》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 百日成长学习(11)

    今天老师讲的《论语》的4.06和12.01 (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

  • 读《论语》的二条主线—论语贯通08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是想把孔子的思想与《论语》这本书的逻辑脉络进行梳理贯通。而要贯通《论语》的整个逻辑脉络,必...

  • 论语共读营  35-36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内容】, 4.6 子曰:“我未见好[hào]仁者,恶[wù]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者的孤独——论语贯通8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u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