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地美食读史读通鉴
老子|第62章 万物之奥

老子|第62章 万物之奥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23-06-06 22:01 被阅读0次

【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是天下万物的主宰,这是老子所坚持的观点。在这个观点下,对于那些坚守大道的人来,大道当然是他们所珍视的,是他们修身养性乃至治国治天下的法宝;对于不善的人来说,也是他们能够保全自己的法宝。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在第27章,已经了解了什么样的人是善人,什么样的人是不善人。善人就是那些德行好的人,或者叫君子;不善人就是那些没有德行的人,甚至做坏事的人,也就是孔子讲的小人。对于不善人来说,如果能够遵从大道,说话、办事适当,符合大多数人的逻辑,就能够赢得其他人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他们能被感化,改了,遵从了大道了,就不能放弃他们了。所以老子说“不善者,吾亦善之”,“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所以,百姓立天子、天子置三公,给他们大玉璧、给他们四匹马的车子,不如让圣人给他们讲讲大道。自古以来人们重视大道的原因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够求有所得、罪有所免吗?所以大道才被天下人尊重。求什么、得什么?求的是和平安定,得的也是和平安定。

天子是什么?《尚书》说:“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天子是谁立的?是天子们靠武力争夺来的吗?不是,是因为百姓认为他有德行,才立其为天子,让他们为民作主。天子是靠自己的德行赢得的。

《史记》记载说: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史记·黄帝本纪》)

黄帝能成为天子,一方面是黄帝生而神灵,另一方面,是黄帝修养德行,发展军事,治五行之气,发展农业,安抚万民,度化四方,训练猛兽作战,然后在坂泉之野打败了炎帝,在涿鹿之野打败并杀死了蚩尤,最终赢得了百姓的拥护,被尊为天子。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十大经·立命》说:

昔者黄宗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践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吾受命于天,定位于地,成名于人。唯余一人德乃配天,乃立王三公,立国置君三卿。数日、历月、计岁,以当日月之行。允地广裕,吾类天大明。

这一段的大意是,远古时代的黄帝以守道为根本,以讲求诚信为美德。他对天地四方可以洞察秋毫,在即位时还要谦谨地向三方礼让,所以他能成为天下人取法的榜样。他在即位时说,我的德行是禀赋于天,即帝之位是受意于大地,功业建成乃得力于人心。因为我一人的德行可以配天地,所以可以代表上天在天子之下设三公,建国家、置国君并分别为他们配置三卿。我通过对日、月、年的筹算制定了历法,使之合乎日、月的运行规律。我的美德如地一样广大,如天一样清明。

百姓立天子是为了天下,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天子一个人。所以,战国时代的慎到在其著作《慎子》中说:“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长也。”意思是,所以拥立天子是为了治理好天下,并不是设置天下来为天子一个人服务;拥立国君是为了治理好国家,并不是建立国家来为国君一个人服务;设置官职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并不是设置官职来为长官个人享乐。

三公是古代官名。《史记·殷本纪》记载说:“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西伯姬昌(周文王)曾任商纣王朝的三公之一。《尚书·周官》说:“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说明西周时期的“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三公的职责是什么?讲明治道,治理国家,调和阴阳。三公的官不必齐备,要考虑适当的人。《春秋公羊传》:“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以三?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公”,就是公正无私的意思。东汉《白虎通德论》说:“天子者,爵称也。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故《援神契》曰:‘天覆地载谓之天子,上法斗极。’”

相关文章

  • 62-1 道者万物之奥

    老子智慧和领导艺术之62–1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出自《道德经》第62章,意思是,天理大道是所有...

  •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为天下贵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5个笔记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为天下贵 >>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1],不善人...

  • 哲学理论在古代先贤眼中

    题记:感冒了,看闲书,记笔记,做资料! 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 老子传承伏羲-黄帝-文王的思想,完成了道本体论的...

  • 《道德经》道篇第五章(原第六十二章)

    第五章 万物之奥 天下贵之 (原第62章)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1

    第62章 万物之奥 第一节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②,美行可以加人③。人之...

  •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春秋时期 · 老子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

  •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3

    第62章 万物之奥 第三节 复习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

  • 《道德经》学习第七十六天

    今日开始学习《道德经》为道篇,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这章的重点是:求以得,有罪以免。这是老子给后世人的背书,勉...

  • 国学精髓

    1.《老子》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道者,万物之奥。...

  • 我的《道德经》六十二章认知

    老子: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第62章 万物之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mg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