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在《老子》的后半部分,老子更多地从现实出发,指出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老子认为,老百姓之所以食不裹腹,是因为政府收税太多,而政府收税太多的原因,就是因为统治者的贪欲太多。
周朝时,基本上沿袭了夏商的赋税制度。西周仍实行井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彻”法,即十分一。两周时期的赋税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很大改变。到春秋后期,中原各国都已采用按亩征税的制度,例如“周人与范氏田,公孙尨税焉”(《左传·哀公二年》);银雀山出土竹简《孙子兵法·吴问》列举当时晋国六卿所推行的不同亩制和税制,除了赵氏“公无税焉”,其余五卿都是“伍税之”,采用五分抽一的税。到春秋战国间,田地租税的征收已经普遍。随着征收地税办法的推行,征收军赋的办法也开始改变,郑国在子产“作封洫”、对私田开始征税后,以“作丘赋”。鲁国在“初税亩”后,又“作丘甲”。《孙子兵法·作战》说:“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竭,百姓竭则急于丘役。”这是说百姓穷了就难于完成“丘役”,说明“丘役”已是春秋晚期普遍采用的征赋办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征收田亩的租税,大体上是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杨宽著《战国史》)。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有若:“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回答说:“盍彻乎?” 鲁哀公说:“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有若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老子接着说,百姓之所以难以管理,主要是因为统治者统治措施太多。老子已多次说过这个问题。老子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另一个问题,老子认为,百姓之所以不怕死,敢于犯法,是因为统治者只顾奢华享受,才逼得百姓铤而走险。
总之,老子认为,不看重于厚于保养生命的人,比他们要高明得多。这实际上也是对统治者的警告,警告统治者不要逼得人民活不下去,不要剥削过重,不要只顾保养自己的生命,不管人民的死活。
陈鼓应说:“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根本原因。在上者横征暴敛,厉民自养,再加上政令繁苛,使百姓动辄得咎;这样的统治者已经变成大吸血虫与大虎狼。到了这种地步,人民自然会从饥饿与死亡的边缘中挺身而出,轻于犯死了。本章是对于虐政所提出的警告。”(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