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是比时间
陪读家长中,我遇到过一个两位老人陪读的案例。每一天晚上,孙子回到出租屋中,简单快速的吃完晚饭。孙子就开始写作业。这个小孩子的作业,不仅要完成老师每一天晚上布置的家庭作业,还要完成爷爷为他另外购买的试卷。孩子在爷爷的监督中,做的很卖力。我不能够认真,因为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丝毫没有进行过思维。小孩在做题的过程中,只要遇到稍微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很习惯的问爷爷,这个怎么做?爷爷并不是给孩子分析这道题,而是很直接的用爷爷的方式算出答案,让孩子抄上。很多的时候,爷爷的做题方式孩子始终不能够理解。每一天晚上,孩子从放学回来之后,直到睡觉,期间一直都在写作业。爷爷感觉很满意,孩子学的很努力,他也很负责。可是,考试的成绩让爷爷很难受。孩子的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厉害。爷爷一直很苦恼,寻找原因,最后,只能归结为这个孩子不是读书的材料。爷爷开始抱怨了,大人花了很大的功夫,孩子成绩不能够提升。
在这个陪读的案例中,爷爷始终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的孩子,精力是有限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投入。小孩子的学习需要劳逸结合,尤其是不能够疲劳学习。家长错误的认为,只要孩子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多,成绩一定会提升,学习一定会好。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不成正比,甚至会成为反比。我们很多家长的这种错误的认识,逼得孩子开始装的很认真,很努力的样子。很多孩子的学习只是为了给家长做样子,避免家长无休止的唠叨。孩子学校回来以后,需要及时的调整为家庭模式。家庭和学校不是一样的氛围。家庭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感觉到温暖,感觉到是一种加油站,能够充沛的精力。而不是把家庭成为学校的延续。当家庭成为学校的延续的时候,就是家长和孩子有了裂痕的时候。家庭中,家人陪伴孩子参加一项体育活动,共同看一部电影,一起玩一个游戏。总之,让孩子感觉到家庭和学校的不同。并且传达出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和幸福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案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爷爷所谓的辅导,不过就是说答案。孩子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而是抄答案。学习必须有思维的存在,必须有思维的活动。学习过程中没有思考,就不存在学习。这个辅导模式出现在很多的家庭中,孩子遇到问题,不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而是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家长没有意识到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比告诉孩子答案更加重要。当然,分析问题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告诉答案的辅导模式,培养了孩子懒惰的思维。这样的辅导不会让孩子的成绩提升的原因在于,孩子的学习不存在思维,孩子一直被动的写答案而已。这样的辅导,不辅导比辅导可能效果更好一点。
学习不是比时间,而是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去学习。千万,不要把家庭变成学校的延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