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种文化拳,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学者、大儒世家也都为太极二字做了阐释,其中,太极,气也,太极,理也,是比较常见的定义。并且在理气学上做了无数的衍生和阐述,令没有高深学术修养的后人完全堕入了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很多人觉得太极拳所谓的气虚无缥缈,所谓的理玄之又玄,好像古圣先贤把原本简单或者无理的东西说的头头是道,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太极和太极拳理解起来,复杂也复杂,简单也简单。太极和太极拳的文化上升到理论性的层次,恰恰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精神和文化修养,而不仅仅是落在武术表面的肢体和形体动作中,武术可以由“术”进入“道”的层次,有赖于“理”的提纲挈领。
比如我们每日操练的太极拳套路,它的拳法太极之理就深深地体现在我们的身法要领上,这些身法要领不但指导着我们的形体动作,积累了我们的太极内功,也指导着我们的人生修养。
中正。
不左不右谓之中,不前不后谓之正。此是桩法也。及行拳走架做人处事时,取得中正桩法以后,求“松活”之趣。能左能右谓之松,能前能后谓之活。动静之间,变化万千。先能中正,后能沉浮,先求中正,后能屈伸。中正,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中正即是身法里面的太极之始,有中正方能言其他,里面包含着巨大的学问。
舌顶上颚。
舌,心之窍属,上颚,任督之交汇。舌顶上颚,含三为一,安心、通气、理顺。心不安,意也乱,意乱则行燥气不顺,从此百事纠结,不能堪任世事。是以修心以安心为上,安心以安舌为基。修行者宜常常将舌顶在上颚,意随心安,意亦可随心动。
屈膝沉胯与虚领顶劲。
行走在世面,一定要记住“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最好的态度是低姿态。无论你是要求稳还是求快,必须屈膝沉胯,放低重心。及其遇到挫折,更需气沉丹田,神意内敛,这些谦卑的姿态和心态,都是太极拳的身法口诀。而光一味向下沉降下落则失去进取之心,精神萎靡,所以又要“虚领顶劲”以示诚意,又要“虚灵顶劲”,活趣泛泛,斗志犹存。如此配合,方能内外兼顾虚心实腹,即使在人生重大转折处也能“逢转必沉,逢沉必领”。又云:在转折处做谦谦君子,人生则能后劲无穷;遇挫折时精神能提得起,际遇则无迟重之禺。
含胸拔背。
虚心大度之意。含胸拔背可以扩大胸腔,提升肺呼吸的深度和质量,当提升胸椎之时,也使心之器官悬空而置,“虚心”之谓也,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久之坚持这身法锻炼,可以见到心量亦随之增大,一个人的修养品行更见恢宏气度。难在这含胸拔背首先必须坚持锻炼正确的桩法,尤其是浑圆桩。
尾闾内收,命门顶出。
初学者也可做尾闾垂直,命门平满即可。尾闾好似动物的尾巴,在命门凹陷的情况下,是往外往后翘的,而当命门填实之后,尾闾也随之下垂或进可做内收状。此是夹紧尾巴做人之状态。所以前提是松腰。很多人搜罗了很多松腰的法门,不外乎形体摇晃上下左右,蹲墙涮胯无所不试,年老体弱者不堪身倦意怠,神气耗散,更加难以坚持。实则松腰最高级的法门只有一条,就是肾气盈满,气能无所不至,至骨节缝隙无所不达。肾气盈满只需修身自好,神不外思,意不乱淫。神满不思睡,气满不思食,精满不思淫。只有坚持去试并靠岸到达的人才能深深感受到这神奇之见效。精藏气,气藏神,一达而三至,更至松腰,至命门填实,至尾闾内收,皆在修身养性之功用。
以上所述,可见太极拳身法要领的设计不但简洁易行、极具科学性,而且是身、性双修的学问,外可以修身、强身,内可以提升人之心性、品性乃至精神界修养,即使是没时间、不方便学习太极拳套路的人,亦可以将这太极拳之理来指导为人处世,修缮品行,指导事业发展。
文|无缺
本号撰写太极和东方智慧文化,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