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720808/807ac111720251b8.jpg)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月•微型小说主题创作人物篇第八期:记忆的旅人(陌生人)的创作。
那件事情已经过去20多年了,却如同一面镜子,照亮了一场陌生人之间关于“诚信”的往事。
2002年冬天,我在医院对过经营一个露天早餐摊点。每天早晨七点,寒风里总会迎来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女孩。女孩长得很白净,梳着一条长长的马尾,脸上却总是带着一副和她这个年龄不相符的沉重。
她从来不与旁人说话,每次来只吃一碗稀饭,临走时会带走一个肉夹馍,还用一个陈旧的黄色搪瓷茶缸带走一碗稀饭,最后消失在医院的大门里。
我不知道这个女孩是哪里人,也不知她为何总是出现在这里,除了结账时的短暂交流,也从没有说过一句多余的话。
一天早晨,女孩照例来到我的摊点,眉头比平日更加紧锁,一边用小勺子吃着稀饭一边偷偷抹着眼泪,她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伤心事,让我对她突然产生了几分怜悯。
当她走后我收拾桌子的时候,捡到了她遗落在饭桌上的一个黄色布包,包里掉出一张纸和一张身份证,纸是一张诊断证明,一个名叫谢冬冬的15岁男孩,诊断结果为尿毒症晚期。而那张身份证让我一眼就认出是每天都来吃饭的女孩,叫谢苗苗,19岁,家住下河村。
我替女孩保管好布包,大约十几分钟后,那个叫苗苗的女孩一脸焦急地向摊子飞奔过来,上气不接下气跑到我面前,问我是不是见到过一个黄色的包。
我从桌子下面拿出包还给她,女孩感激地对我连声道谢,然后拿包匆匆穿过公路回到了医院。我不知道那个尿毒症晚期的男孩和女孩是什么关系,总之对他们的遭遇产生了一些同情。
隔天我照例给她的茶缸盛满稀饭,刚要给她打包肉夹馍的时候,女孩先是犹豫着,然后像下了好大决心一般对我说:“老板……和您商量个事,我刚借钱交了住院费,身上只剩几十块钱了,能不能让我赊几天账,我先把身份证压在您这,请相信我是个诚信的人,我先给您打欠条,等有钱了一定会还给您的。”
我也是农村人,当初在县城立足时举步维艰,那时多希望有人能帮我一把啊。或许是同病相怜,看到女孩为难的样子,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肯会拉下脸来求人呢。
我告诉她不用打欠条,以后依旧可以每天来这里吃早餐,还是和以前一样,该带走哪些东西还带走哪些,这些东西也不值什么钱,我信得住你,什么时候有钱了再给我就是了。
女孩感激零涕地对我说:“老板,谢谢您,我弟说过喜欢吃您做的稀饭,有一股家的味道,就像我娘原来做的那样。”
我证实了那张诊断单上的男孩是女孩的弟弟,关心地问了一句:“弟弟病情怎么样了?有谁和你一块儿照顾他?”
女孩哽咽着说:“已经不能自理了……爹娘去世得早,家里就剩下我和弟弟相依为命,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这也许是我交的最后一笔住院费了,我唯一能做到的,只能是每天让他吃饱……”
我不知该怎么安慰她,只好对她说:“我答应你,让你弟弟每天吃饱。”
女孩走后,有个客人目睹了事情全过程,提醒我莫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我说看着这个女孩确实可怜,东西又不值几个钱,相信她说的话,就当做回好事吧。
女孩依旧是每天早上七点来,在她来之前,我都会在她经常坐的地方盛好一大碗稀饭,另外桌上放一个煮鸡蛋,赠一小碟腌萝卜,在她吃饭的时候提前把需要带走的东西打包好,从不让她打欠条也不会记账。
女孩不止一次感动地说:“您是个好人,知道您起早贪黑不容易,请您相信我早晚一定会还您钱的。”
我告诉女孩不要计较这些,每天来就是了。一天早晨,女孩没有如期而至,我突然有了一些担心,并非是因为她欠钱的缘故。接下来的几天,女孩再也没有来过我的摊点,总觉得日常生活中缺少了一些什么。也许,我猜到了一个结果,一个令女孩无比伤心、令我感到惋惜的结果。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来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已经完全忘记了那个女孩和那时候发生过的事。
一天早晨我正在摊点上忙着,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人来到我的摊点,问我去年是不是有一个叫苗苗的女孩经常在这里吃早饭。
在确定了我是苗苗所找的人后,中年人说他是苗苗的堂叔,然后从兜里拿出一张旧纸条和一些钱,说是替苗苗来还钱的。
纸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非常清楚,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日期、食物类别以及单价,就连免费赠的两毛钱小咸菜都列上了,合计67元钱。
我感动了,说什么也不肯留下那几十元钱。中年人一再坚持,说小本生意不容易,苗苗也拜托他一定要把钱留下,否则无法和苗苗交代。
我只好收下那些钱,问苗苗现在过得怎么样。中年人告诉我苗苗的弟弟去世以后,因为当初看病借了亲戚朋友不少钱,苗苗为还债去了外地打工,在一家服装厂做缝纫工,每天要比别人多加班三、四个小时,为的是多挣一些钱还债。
中年人说:“这孩子不容易,前些日子她回来了几天,看到她手指上密密麻麻全是针眼。她结清了几张欠条,并承诺剩下的欠条一定都会还,否则心里会一直不踏实。她临走的时候给我留下了这张欠条,拜托我一定要找到您把钱还给您,说您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帮了她,让我一定要当面感谢您。”
时至今日,我还一直小心翼翼保留着那张珍贵的欠条。忆起当年那段往事,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画面:夜深人静之时,一个年轻女孩独自在空旷的车间里踩着缝纫机,身旁堆满了服装半成品,那娴熟的技巧,专注的神情,显示着女孩的勤劳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一个曾经没有被生活善待的人,容易学会坚强,也会比别人更懂得善良。
THE END
《誠》
王府堂前燕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