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93期“诈”专题活动。
七月的龙坞茶镇,暑气渐浓,夏蝉躁动。高温下的茶村,不见仲春时节的繁忙,但入村百米,一个两百多平方米的作坊里,却比骄阳似火的室外,更热上几分。
作坊的正中央是一口炒锅,身高一米八、穿着绿色布衫的00后小伙张艺,正抓起一把鲜茶,用手掌不断地在炒锅里翻炒揉制,青叶一边来回翻滚,一边噼啪作响。他手中不停,口中不断抛出“干货”:“炒茶主要是找手感、磨细节,茶叶要保持一定的黏度,不能太干,这样炒出来的茶叶,叶色才鲜活……”
在他身前,竖着一个三脚架,固定在前端的手机正在直播。镜头的另一端,几千名网友正在围观这场“炒茶课”。为了课堂效果,张艺也是拼了。他抹了抹挂在鼻尖和额头上的汗,面对镜头笑着说,“今天只是演示,算不上热,到杀青的时候,锅里的温度基本上要在200℃左右,整个炒茶作坊的温度要到42℃左右……”
关于炒茶中对于温度的感知,张艺是用自己的双手体会出来的。
几年前,他跟随家人搬到了龙坞这片万担茶乡,入眼都是绵延起伏、层层叠叠的茶山。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制茶,走在村子里,深吸一口气,就能闻到淡淡的茶香。张艺常常站在村人的炒茶锅前,看炒茶看得入迷,那片细长的龙井茶叶,渐渐种进了张艺的心里。
“我想学炒茶。”当张艺带着拜师礼找到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樊华生时,樊华生挑眉看了眼细皮嫩肉的张艺,一句“请回吧”,便不再搭理他。
“师父是不是以为我是说着玩的?”张艺被拒之门外后,贴着樊华生紧闭的作坊门说:“我诚心要学炒茶,甘愿吃苦,恳请师父收下我。”
樊华生见多了想来拜师学艺,却没几个能坚持下来的,对于眼前这位黄口白牙、小鲜肉一枚的小子,他更是不屑一顾。谁承想看似稚嫩的张艺,却硬生生在炒茶锅前,一站就是6年,他那一双更适合弹钢琴的手,如今练出了一层茧。
此刻,张艺在直播间,伸出一双关节粗大、老茧密布、又黑又糙的手,不停在热锅里翻炒着。这双手就好比练了铁砂掌,利落地抖、炒、揉,不断变换着手法。新茶在他手里上下翻飞跃动,随着水分的减少,逐渐形成条索。
直播间里有人问:“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不用科技取代人工炒茶?”
“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张艺不紧不慢地回答,手上仍是一刻不闲,他一边炒揉着茶叶,一边讲道:“师父有句话刻在我心里:一片茶叶的进与退,就在这双手上见功夫。再好的茶叶,刚从山上采摘下来时,顶多是片完美的树叶,需得经历两三百度的高温,加之炒茶师的一套温柔铁砂掌,方能在人世间淬炼出最上品的味道。”
“可是现在年轻人大多喝咖啡,中老年人才喝茶,再上品的茶叶,若是年轻人不喜欢,还有什么活力?”直播间又有人发问。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茶叶走进年轻人心里。”张艺对网络上的观点很认同,“我是年轻人,本身就更懂年轻人,只有顺应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茶叶才能褪去身上的中年标签。像我这样的新茶人,把炒茶课搬进直播间,也是想让传统的茶文化走出去,被更多人看到……”
对于在网上直播炒茶,张艺是不被看好的。不要说龙坞茶镇的茶农,就是他的师父樊华生,也看不明白他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
今年春茶季刚开始,张艺就一口气在作坊摆开了32口手工炒茶锅,每天直播炒茶,直到春茶季结束,茶村的茶农们发现这些炒茶锅并没有歇下——张艺又发起了“上春山、趣采茶”研学活动,他每天都在直播间授课,每堂课从最初只有几个人看,很快观看人数直逼万人。
“这是弄啥呢?让那么多人观看炒茶有什么意思?”
“我们茶镇的人世世代代都凭茶叶品质挣钱,没见过凭嘴皮子挣钱的……”
“老樊也是,六十来岁的人了,让自己的徒弟做显眼包!整天在网上叽叽喳喳,也不觉得丢人……”
……
茶镇的人像看戏一样,对张艺搞的直播议论纷纷,有的人因看不惯他在直播间卖力地“现眼”,避瘟疫似地躲他远远的。但不久,茶镇陆续有年轻人纷至沓来,其中不乏有来自境外的游客,这让本已进入淡季的龙坞茶镇,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喧闹。
这些造访茶镇的外地人不仅怀着好奇心来此喝茶、品茶,还作为“茶研班”的学生,围着张艺和樊华生实地学习制茶的每一道工序。在一次品茶中,张艺注意到,现在的年轻人喝茶,喝的往往不是味道,而是审美和创意。他脑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西湖龙井为什么就不能有多种口味?他与两位茶研班学生一起,试着在龙井茶中加入可食用的花卉,调配出茉莉龙井、桂花龙井等全新组合,花香、茶香融为一体,既拥抱了新味蕾,又符合新群体的消费习惯。
没想到,调味原叶茶一上市就反响爆棚,销售额激增,引得茶镇不少人效仿。但没过多久,针对调味原叶茶的投诉雪片般飞来。
“他们都是用最劣等的茶叶调配出来的,什么调味原叶茶,就是骗人的……”
“张艺那小子借直播敛财,他在直播间说得头头是道,实则他卖的茶叶品质不好不说,还比别人贵了好几倍,真是太黑心了……”
……
网络上说什么话的都有,工商部门介入了调查。一时间,张艺的茶坊关了,直播间关了,所有茶叶制品陷入滞销。
“我当初说什么来着,不要那么高调,你不听,非要搞什么直播,卖个茶叶弄得人尽皆知!现在好了……”师父樊华生气得在张艺眼前转圈圈。
“师父,你也看到了,我们的那些产品都是选的品质上好的茶叶,根本不是他们说的那样。”
“我知道有什么用?能堵住悠悠众口吗?”
张艺陷入了深思,他回想起从开通直播后,茶镇人冷眼旁观的居多。在茶镇不乏有势力、有影响的茶人,他们多世代经销茶叶,从前端到后端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中以叶家与倪家的势力最为强大。张艺的茶坊是依托师父樊华生建立起来的,随着网络直播和调味原叶茶的推出,张艺茶坊的销售量一度飙升,大有碾压叶家和倪家之势。会不会是他们?……
但张艺随即摇头。他印象中的茶镇人虽然各自独立,但多年来都是抱团发展,他们从不做有损茶镇声誉的事。况且,叶家和倪家势力强大,他们犯不着采用这种低劣的手段来竞争。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网络上损害张艺茶坊的言论不见减少,反倒又增加了对樊华生的诽谤言论。有人说,张艺敢于直播卖假货,是因为师父樊华生在背后支持。有人还挖出了樊华生的私生活,并骂樊华生是当代陈世美,抛妻弃子,娶了比自己小二十岁的现任妻子……
樊华生给气得病倒了,他闭门谢客,连张艺前去探望都被拒之门外。
“师母,你就让我进去看看师父吧。”张艺提着营养品站在门口一再请求。
樊华生的老婆堵在门口,指着张艺鼻子骂道:“谁是你师母?要不是你,我和你师父何至于被人这么编排着骂?我看,你在网上这么做,不是要钱,是要我们命呢……”
哐——的关门声将张艺挡在了门外。“张艺呀张艺,真是你害了师父,不管如何,都是因你而起。”张艺自责道。他一开始以为,网上有关茶坊的不实言论就是个不正当竞争行为,没料到事态会发展到波及师父,而且摆明了是在向师父泼脏水。这些言论,对于一向把声誉看得比命还重要的师父,怎么能受得了?!
想到这,张艺决定报警,他从师父门口离开后,直接去了派出所。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警方通报了案件调查情况:这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的诽谤,从茶坊到师父樊华生,社会上针对他们的多数诽谤都是为了诈取“止谤费”,因此建议他们以“化诈”的罪名起诉。
樊华生为了避脏,不想起诉,他不想再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翻出来。张艺有些不放心,嘀咕道,“仅仅为了止谤费,能搞出这么大动静?是不是还有别的目的?”
后来终于明白了真相:这是个别境内茶商联合网络水军,针对新兴的茶叶市场需求策划的一场诽谤案,其目的就是打压国内新兴的茶叶消费市场。
对此,张艺做出了回应:“如今的茶叶市场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茶叶种类,消费者对于茶叶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与个性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茶叶消费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理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张艺的帖子在网上发出后,他又开通了直播。直播间涌进了许多人,有人当看客,有人直截向张艺口吐污言秽语,还不忘把他师父樊华生也拉进来一起骂……
张艺一直保持着克制。虽然他也想骂回去,但他明白,叫骂,正中了诽谤者的意,使好不容易培育起的新兴茶叶市场功亏一篑。张艺在直播间里澄清实事的同时,不断回答着各种各样的提问……渐渐地,他发现风向变了,直播间出现了支持他的声音:“支持新茶人!”“你是好样的!”“我们爱你!”有不少人还亮出了大拇指和红心。
张艺又开通直播的事让樊华生知道后,樊华生没好气地对他说:“你就不怕那些脏水淹了我们吗?”
“师父,我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们做的是有利于弘扬茶文化的事,只有不断往前走,才能堵住那些污蔑我们人的口。师父,我最近想出了几个化解之法,还望你帮我参谋一下……”
张艺对着樊华生耳语一番,樊华生不甚解其意,但他也苦于没有别的办法,只得放任张艺去做。
不久后,张艺给龙井茶加入跨界小心思,推出了茶叶盲盒系列,将不同的茶包,做成统一包装,每天喝到什么茶,泡出来才知道。他的各种奇思妙想,一一实践落地。他还调配出了青瓜龙井、甘蔗红茶、冷萃龙井等十多个新式茶的配方,每每都让樊华生眼前一亮。
“小艺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青涩小伙了,现在的他,已经是有想法也有办法的新茶人了。”樊华生对于他这个弟子青睐有加。如今,他也和徒弟一样,正在让千年茶镇冒出新茶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