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笑集39. 历史人物、典故读史
读《论语》学做人2·7|孝,首先是敬

读《论语》学做人2·7|孝,首先是敬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22-06-27 21:29 被阅读0次

    这一章记载的是孔子的弟子子游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言偃的字,吴国人,比孔子小45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其排在第9位,《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也将其排在第9位,并记载说:“时习于礼,以文学著名。仕为武城宰。尝从孔子适卫,与将军之子兰相善,使之受学于孔子。”《论语》记载言偃(子游)的言行有7章。

    言偃(子游)问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很多人认为只要能够给父母吃饱饭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人们也得把它们喂饱。如果不心存敬父母之心,那么这样的赡养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师生的一问一答,就好像今天说的大白话,应该好理解,但偏偏也有不同意见。

    朱熹《论语集注》认为,“犬马待人而食,亦若养然。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教授认为,朱熹这个注解是以“人养犬马”为喻,指出“人养父母而不敬”,则无异于养犬马。以“犬马”比拟“父母”,这本身即是不敬之至。“朱注实在不知所云”。傅佩荣对全章的理解是:孔子的意思,从前所谓的孝顺,是在奉养父母时还尊敬父母;但是现在(春秋时期)所谓的孝顺,是只知奉养父母而少了尊敬之心。即使像犬马也能对人有所服侍,但犬马无知,不懂得尊敬人,子女若是对父母“养而不敬”,则这种子女无异于犬马了。

    傅佩荣的理解来源于何晏《论语集解》转引的东汉经学家包咸《论语包氏章句》的注解。包咸认为:“犬以守御,马以代劳,皆养人也。”傅佩荣认为,是犬马皆能为人服务,比如犬守门、马载人,能服侍人,所以说其“皆能有养”,也就是皆能有其养人之道,但犬马不懂得敬人。傅佩荣反问,犬马若离开人群,就不能独立生存于大自然之中吗?是犬马要靠人养,还是人要靠犬马来服侍?直到今日,我们还说“效犬马之劳”以示感恩,这无疑肯定了犬马对人的服侍(奉养)之作用。

    朱熹的理解是对的,傅佩荣的理解只对了前半部分,其对后半部分的理解,倒真的是不知所云了。

    人类对动物的饲养,无疑是为了用来为人服务的,但这种服务,不是动物对人的服侍。犬马离开人群,当然能够独立生存于大自然之中,但那跟人还有关系吗?孔子“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在季府做过“乘田”和“委吏”(《孟子》),也就是管牛羊的饲养、放牧、下崽等,以及仓库库管理员,保管、会计、出纳等,什么事都干,对下层生活极其了解,又循循善诱,运用日常道理教育人。孔子说,孝敬父母得真心,要不,就跟养条狗养匹马似的,把食物、草料给它们放上就行了,这样来孝顺父母,跟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孔子这里的真正意思,是说过去的人对父母行孝,都是真心尊敬父母,而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给父母送点吃的送点喝的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真心孝敬父母,那这样的孝敬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孝敬父母,要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在下一章里,子夏问孝,孔子教导的是,孝顺父母,要有好态度。这样,内心真诚、态度和缓去事奉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另外,《礼记·坊记》还记载了孔子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说:“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连小人都能够养活他的双亲,作为君子,如果也是只能养活而不知尊敬,那与小人还有什么区别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试看天下的父母,哪个不是为了子女、为了家庭,就像犬、马那样劳碌呢?即使真的把父母比作犬马,那也是充满了感激的比喻了。

    在现代社会,只顾自己过得好,对父母,只是送点米面、寄点钱,见面连个好态度也没有,甚至呵斥、打骂、虐待父母,养父母如同养犬马的人还少吗?而这样的人,则真的是犬马不如了。

    对父母的敬重和孝顺,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这一方面是人类的天性,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说是人类的天性,是因为动物尚有舐犊之情、跪乳之恩、反哺之义,何况人类?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是因为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有高度发达的思想,建立了高度的文明,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基本思想,是人类思想发展的总结和必然产物,是维持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规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学做人2·7|孝,首先是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po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