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说论语大讲堂读史
老子|第28章 大制不割

老子|第28章 大制不割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23-04-13 22:02 被阅读0次

    【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贫贱、富贵、穷通、荣辱大概基本上能包括了一个人的人生。对普通百姓来说,大概还是贫贱、穷、辱的时候多一些。但事情也是相互转化的,有贫贱就有富贵,有穷就有通,有辱就有荣,普通百姓说不定什么时候也能富贵,也能通达,也能官袍加身,甚至黄袍加身。周族从受其他部族欺侮、卑事商王的弱小部落,最后灭商建立延续八百年的大王朝;刘邦从一个街头混混,朱元璋从一个寺庙和尚成为了开国皇帝的事,历史上也是发生过的。反之亦然。

    老子曾经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档案馆馆长,以博学闻名,读过、见过多了朝代的兴衰更替和官员的宦海沉浮,见多了诸侯的废立,也见多了人的有才与无能、通达与平庸,更是见多了人性的争强好胜甚至残忍暴戾。

    作为站在人类灵魂顶处的思想家,老子总结人类历史的经验,提出了人生成长甚至治国理政的建议。

    有才能固然可以骄傲,但还是谦虚一点好;争强好胜有时是好事,温柔一点也是可以的。聚光灯下的显赫固然荣耀,适当处在暗处也不失一种处世方法。位列天子、诸侯、三公九卿固然荣耀,安守卑下才能保住江山和地位。无论如何富贵荣耀,不防学一学小溪流,处众人之所恶,但能汇聚众流;不防学一学山谷,有所受而能生物,后续之力才能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样,才能德不离身,德充满身,才能达到纯真的婴儿状态,才能复归到无尽的真理状态,才能复归到自然的真朴状态。

    道就像一块原木,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如果把原木分解了,就丧失了纯真,变成了柴火或者只有使用功能的器具了。过分地看重贫贱、富贵、穷通、荣辱,就丧失了真身。因此,还是要保持德不离身好。王弼注《道德经》说:“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圣人因其分散,故为之立官长。以善为师,不善为资,移风易俗,复使归于一也。”庄子认为,至人、神人、圣人们的德行,与万事万物合为一体,世人期望他来治理天下,但他们怎么愿意庸庸碌碌管理天下!“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庄子·逍遥游》)他们抖抖身上的尘垢糟粕,就能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的事业来,他们怎么肯以纷纷扰扰的俗事为务呢?所以,老子说,如果为道之人愿意以俗事为务,就让他们当百姓的领袖吧。

    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跟着孔子做学问,学了几年后,觉得自己可以了,就向孔子讨要对他的评价,孔子不太高兴地说:“女,器也。”端木赐不甘心,又问:“何器也?”什么样的器呢?“瑚琏也。”算个瑚琏吧。瑚琏是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皿,孔子认为他还算有才能,可以担当一定的责任。在孔子看来,端木赐算不得一个真正懂道的弟子,他最中意的弟子是颜回(子渊)。颜回死了,孔子呼天抢地,“天丧予,天丧予!”但端木赐确实是有才能的,是孔门十哲之一,不但善于雄辩,而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相,有相当的政治才干,“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史记》);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孔子周游列国的费用,大多是他出的,“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执而益彰乎?”(《史记》)在人间世做人,端木赐(子贡)应该是成功的之一,也是很多人的偶像,是民间信奉的财神。

    儒家认为,道无形为形上,器有形为形下。“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易传·系辞》)能保持形上之道而不为世俗所累的人,才能真正算得上是道者,才能是圣人。而如果过分地看重贫贱、富贵、穷通、荣辱,那只能算个器具,只不过作用不同而已。这也是老子说的“大制不割”。

    庄子认为,大道是浑沌质朴的,没有是非善恶,而一旦有了是非善恶之分,大道就亏损了。在庄子看来,人类天生就是混沌质朴的,这也是符合天生的“道”的。但是,随着人们见得多了,听得多了,吃得多了,特别是所谓仁、义、礼等观念的兴起,大道也受到了损害,最终导致大道的灭失和人类的消亡。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

    倏、忽、浑沌,都是庄子虚拟的名字。七窍,指人头部的七个孔穴,即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嘴。南海的大帝叫倏,北海的大帝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倏与忽常常到浑沌这里见面,浑沌待他们很好。倏和忽商量着怎么报答浑沌,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来看、听、吃、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也给它凿开七窍吧。”于是,他们每天给混沌凿出一个孔窍,结果,等到七天过去,七窍凿成,浑沌却死了。“大制”割了,道也就不存了。

    对于这一章的学习,人们可能更多地关注老子“知雄守雌”的观点,以此作为修养、处世、治国的原则。

    曾国藩在人生最低谷时,居家研读道家思想,悟透了“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道理,在家书中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咸丰八年,朝廷重新启用曾国藩,曾国藩一改之前处世风格,主动拜访湖南各地官员,并让时任湖南巡抚幕僚的左宗棠为其书写十二字篆联:“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正是因为曾国藩之后坚守道家的“知雄守雌”思想,为人处世更加圆通,做人做事也更加游刃有余,所以最后成就了平定天平天国运动的绝世奇功。所以说,修养自己,要懂得“知雄守雌”。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一段很有意思:

    便在这万籁俱寂的一刹那间,张无忌突然间记起了《九阳真经》中的几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在幽谷中诵读这几句经文之时,始终不明其中之理,这时候猛地里想起,以灭绝师太之强横狠恶,自己决非其敌,照着九阳真经中要义,似乎不论敌人如何强猛、如何凶恶,尽可当他是清风拂山,明月映江,虽能加于我身,却不能有丝毫损伤。然则如何方能不损我身?经文下面说道:“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如何不损身?要有真气在。“知雄”“知白”“知荣”,不是不去发挥才能获得富贵和荣誉,而是要同时能够“守雌”“守黑”“守辱”,保持谦逊和满足,这样才能避免“翘翘者易折”的危害,才能长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第28章 大制不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paddtx.html